投票權改革方案過關 日本成最大輸家中國增話事權 成世銀第三頭目

投票權改革方案過關 日本成最大輸家
中國增話事權 成世銀第三頭目

中國經濟力量崛起,在全球影響力日增,世界銀行發展委員會(WorldBankDevelopmentCommittee)前日(周日)通過投票權改革方案,將中國在世銀的投票權份額,由2.77%提高至4.42%,增幅近60%,超越德國,緊隨美國和日本之後,坐上世銀第三把交椅。日本雖保住第二位,但投票權大減約10%,成為最大輸家。

新通過的改革方案,讓發展中國家整體投票權由44.06%增至47.19%,代表這些新興經濟體影響力增大。但有權就有責,這些新興經濟體將要為世銀貢獻多16億美元(124.8億港元)資源。世銀的經濟權力執位,更正向東移,特別是向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偏移,打破世銀成立逾65年來一直由歐洲長期壟斷發言權的局面。

金磚四國不滿歐美壟斷

世銀行長佐利克(RobertZoellick)在記者會說,投票權的轉移「確認我們必須將第三世界等過氣觀念送入歷史。今日的世界正邁向一個既新且快速演化的多極經濟(mulipolareconomy)」。
他指,新興國家是現時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動力,而中國投票權獲提升,反映了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增長。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約佔全球生產總值11%。
以被封金磚四國的中國、巴西、印度和俄羅斯為首的新興經濟體,長期以來都不滿世銀的發言權一直被美國和歐洲國家壟斷。中國財長謝旭人表示,這次改革是世銀第一次以提高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治理權為目標的改革,有利於早日實現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平等分享世銀代表性和發言權的目標,具有示範作用。

美國在世銀有否決權,圖為美國財長蓋特納(左)和世銀行長佐利克(右)在會議前交談。

德法英投票權均減少

改革後,美國仍是世銀「一哥」,投票權維持在15.85%。近20年經濟沉疴不起的日本,投票權就由7.62%減至6.84%,雖然仍排第二,但減幅在眾國中最多,亦是自該國1952年加入世銀以來,投票權首次被削。佐利克強調,日本仍是「阿二」,故此在世銀的影響力並未減少。
歐洲方面,德國、法國和英國三強都要讓路。德國由4.35%減至4%,位置跟中國對調排第四;法國由4.17%減至3.75%;英國由4.17%減至3.75%。
但有批評指世銀今次改革做得不夠。樂施會(Oxfam)發言人指世銀違反去年提出保護最貧窮國家聲音的承諾,說:「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47個國家中,超過1/3的投票權被削,只有一國(蘇丹)獲提升。」世銀下次再檢討投票權分佈,將會在2015年。
美聯社/法新社/新華社

世銀專助發展中國家脫貧

世界銀行(WorldBank)是一個國際組織,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1944年成立,原本是協助遭二戰戰爭蹂躪破壞的國家重建。到今天,世銀主要任務是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低息貸款、無息信貸和贈款,資助它們克服窮困。

中國成為世銀改革的得益者,投票權上升至4.42%,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設計圖片

中國為創始國之一

世銀最高權力機構是理事會,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執行董事會是世銀負責處理日常業務的機構,由24名執行董事組成。行長一般由美國總統提名,並由美國人接掌,包括現任行長佐利克(RobertZoellick)。2008年,佐利克任命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為世銀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這是發展中國家人士首次出任此職。
世銀目前有186個成員國,中國是創始國之一。
《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