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估算,下月十六日舉行的五區補選變相公投投票率可能只有百分之二十九,比○四年立法會選舉的五成五投票率低一截,比兩年前立法會選舉的百分之四十五投票率也有一些距離。
從表面上看,變相公投投票率預計不足三成似乎顯示市民對這個運動不理解及不支持,似乎顯示變相公投運動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實際的情況卻比較複雜,卻不像數字所反映那樣悲觀。
要理解今次補選公投投票率先要了解選民的投票習慣及各政黨的得票份額。由於種種原因包括政制未全面開放等,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向來不算高。九八年投票率約為五成三,二千年只有四成三,○四年是投票率最高的一年,有五成半選民參與;到○八年投票率又回落至四成半。若果是涉及個別或少數選區的補選,投票率則介乎百分之三十三至百分之五十二。由這樣的數字可見,五區補選變相公投即使沒有受到打壓及杯葛,投票率也極可能低於五成,甚至低至三成多也並不奇怪。
另一方面,從中央政府到特區政府到建制派政黨對今次五區補選變相公投的打壓可說不遺餘力。官員、護法一再怒氣冲冲的指摘補選公投違反《基本法》及挑戰中央,親中傳媒及團體連珠炮發,不斷抹黑變相公投是要把香港推向跟中央對抗計謀。這些大規模的輿論攻勢令不少市民對變相公投有混淆及疑慮,直接影響他們參與投票的興趣與決心。
除了在宣傳及輿論上打壓外,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及建制派政黨還施展出種種手段打擊補選公投的投票率,包括拒絕借出地方作投票站,不願大力宣傳,威脅不撥款搞補選公投等,令今次補選公投面對更多障礙與困難。最重要的是,中央政府迫使建制派政黨杯葛選舉,令補選競爭氣氛大減,令支持親中及建制派選民不願參與選舉。經過多年經營、統戰,親中及建制派選民在會投票的選民中約佔百分之三十五到四十。以○八年為例,建制派及親中候選人得票率就高達四成。可以想見,這幾十萬選民中絕大部份會跟隨中央及建制派政團的指示放棄投票,杯葛選舉。當數以十萬計向來積極的選民選擇不投票時,當數以十萬計鐵票不出現時,補選公投投票率比正常選舉低一截實在是正常不過的事,不必大驚小怪。
儘管投票率可能比預期低,但目前還有幾個星期時間鼓勵、游說市民把握機會,行使權利,踴躍投票。正如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指出,今次五區補選變相公投是投議題而非投人,是要把握今次特別的機遇向特區政府及中央政府表明我們珍惜民主,重視民主;是要好好利用手上的一票推動民主向前發展。更何況中央政府、特區政府拿出來的政改方案既無路線圖又沒有承諾真普選,完全不符合循序漸進向雙普選邁進的承諾。為了向不合格的政改方案說不,為了展示對真普選的堅持,參與補選公投的候選人、政團固然要努力鼓勵市民參與投票,其他泛民政黨、議員及支持雙普選的人也有必要為補選公投出一分力,促使更多市民投下支持民主的一票。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