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各式各樣的癖好中,最令朋友不解的是我對(美國棒球)華盛頓國民隊的熱愛。當我口沫橫飛談論我在國民球場找到自己的私密天堂時,朋友都出現受不了的神情,並耐住性子向我解釋,我的國民隊表現不只是糟糕,而是糟糕到令人吃驚。
其實我清楚得很。他們在○八年輸了一百零二場球;○九年輸一百零三場。過去四分一個世紀,除國民隊外只有三支球隊連續兩個球季都輸球超過百場。
我要談的不是那種英雄式的、堅忍不拔的、能鍛煉人格的一輸再輸。我看球不是要讓自己性情更堅毅、人格更健全、讓我的靈魂接受黑夜的淬鍊。我在工作中看着奧巴馬政府的所作所為時,已經得到這些磨練。
我看球是為了紓壓,為了好玩,為了欣賞技藝,還有為了享受國民球場愉快輕鬆的氣氛。
享受輸的喜樂
當你抵達球場時,薄暮閃耀着金光,爆谷嗶剝作響,孩子們歡樂嬉鬧,每個人都好開心。輸的喜樂就在其中:沒有期待,就沒有失望。周二晚的那場球,我們的先發投手第三局還沒結束就被換下場。當他走下投手丘時,還得到零星掌聲。
得到掌聲!如果在紐約,他會得到無情的噓聲。要是在費城人隊,他會發現他的車子被墊高,一個頭燈消失蹤影。
沒有人喜歡輸,當國民隊贏球時,球迷也會欣喜若狂。但如果先發投手搞砸了,跑壘者被牽制出局,不會出現美式足球或籃球比賽中鼓譟、生氣、怒吼、灑啤酒、面紅耳赤咒罵的場面。
棒球比賽是緩慢、乏味、複雜、理智的,不適合太戲劇性的反應。你會對一場棒球賽「心領神會」。觀賞分秒必爭、球員不停飛奔的美式足球或籃球比賽時,很難進入這種境界。
對一支不斷輸球的棒球隊來說,這樣的心平氣和意義格外深刻。在我造訪過的球場中,國民球場的觀眾最輕鬆、最寬厚,也最能欣賞任何微小的,甚至只是精神上的勝利。當然,你會為主場球隊不斷加油喝采,但如果他們沒贏球,球迷的反應只會是「好可惜」,而非有如災難降臨。你能想像在美式足球賽終場前的兩分鐘,球迷手挽着手,隨着二十世紀早期清純風格的過時悅耳老歌搖擺嗎?(那種清純已像手動打字機一樣消逝無蹤。)
但現在我擔心我的極樂天堂快消失了。某種希望正要降臨──那就是在今人記憶中最優秀的新秀投手史特拉斯堡。他的快速球可達時速一百六十六公里。春訓時,中外野手摩根替他取綽號叫「耶穌」。是因這孩子的儀表、外形或魅力嗎?不。摩根解釋:「是因每個人第一次看到史特拉斯堡投球時,反應都是:『Jeeee-sus』。」
現在我很擔憂。即使在史特拉斯堡從小聯盟升上來前,國民隊其實就已表現不錯。當「耶穌」到來(我猜是五月下旬),他們的戰績可能會很好。
他們可能很快就會成為爭奪冠軍的隊伍。這表現好到能帶給你希望,然後讓你心碎。
到時候,要上哪兒去放鬆身心呢?
柯翰默CharlesKrauthammer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