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土瓜灣馬頭圍道45J塌樓慘劇發生近三個月後,屋宇署終於公佈調查報告。報告指造成整幢六層高唐樓瞬間塌毀肇因,是正進行裝修工程的地舖11條支柱,其中一條「C13」結構支柱受外力破壞。不過,屋宇署署長區載佳不肯交代意外是否人為造成。塌樓死者家屬炮轟署方遲遲未查出元凶,無法申請法律援助追究責任。
記者:黃偉駿、林社炳
屋宇署昨日召開記者會,公佈塌樓調查報告。區載佳表示,塌樓意外發生後,署方即循三個方向調查,包括審閱樓宇的維修、加建及改建紀錄;到現場勘察及搜集樣本化驗;向目擊者錄取口供,認為45J的地下結構支柱,是意外成因關鍵所在。
45J地下共有11條結構支柱,署方經調查後,認為C13支柱破壞乃非自然損耗造成,而是受到外力破壞,觸發塌樓。區載佳指,C13支柱受破壞時,荷載能力大幅減弱,現場又沒有其他預防措施,例如有豎設的鋼鐵支架等,結果C13承受的荷載超越極限而破裂時,造成連鎖反應,破壞力延伸到旁邊的C11與C12兩條支柱,最終三條支柱先後破裂,樓宇最低兩層最先倒塌,形成向下拉的破壞力,令整幢樓宇餘下部份瞬間倒塌。
地舖一直有裝修工程
區載佳表示,45J地舖自1月23日至29日早上,一直有工人進行裝修工程,但不肯交代意外發生時工人是否在場。意外後有工程師懷疑,是有人裝修時錯誤破壞結構支柱釀成慘劇。
對於工程界估計45J被人懷疑非法分間房間,影響了建築物的結構及增加了樓宇負荷,區載佳表示,這些因素都不足以令整幢樓倒塌。他說曾對整幢樓宇的結構在不同荷載情況下進行評估,包括考慮樓宇內分間房、樓宇失修、建築物老化等因素,但發現45J的荷載能力很高,即使加了分間房,仍不足以造成塌樓,「呢啲因素仲未低過荷載安全系統嘅安全線。」
西九重案組跟進調查
自意外發生後,署方一直被家屬炮轟遲遲未公佈塌樓的人為責任。區載佳被多番追問下,始終不肯正面回應C13的破損是否人為造成,只重申稍後會進行科學鑑證與物料測試,確認是甚麼外力原因造成C13受損,「人為因素可能係其中一個原因……如果證實有人刻意砍走條鐵造成意外,我哋會徵詢律政司意見追究責任。」警方表示,案件現交由西九龍總區重案組跟進調查,暫時無人被捕。
此外,屋宇署完成巡查全港4,011幢50年樓齡以上的舊樓,只發現兩幢樓宇需要緊急維修,另有1,030幢則有明顯欠妥地方,超過一半是位於九龍城、油尖旺及深水埗等舊區。署方已向其中293幢舊樓發出法定命令要求業主勘察維修,也會陸續向餘下739幢發出法定命令。
馬頭圍道塌樓調查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