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美國參議院常務調查委員會日前公開一批高盛內部電郵,顯示該行早於2006年末已看淡美國樓市,並藉打賭樓價下跌大賺一筆,這與該行於2007年矢言「並非藉樓價下跌獲利、只是進行風險對冲防樓市崩潰」的聲明背道而馳。惟高盛反駁指,委員會根據幾封電郵斷章取義,未審先判,情況惹人憂慮。
早於2006年末,高盛已預期樓價下滑,當時高盛財務總監DavidViniar與公司的按揭交易及風險管理職員開會時已達成共識,會減少投資次按市場,當中包括押注該市場下跌,以抵銷其押注於資產上升的投資,當時的文件披露,高盛這些對冲行動只是暫時性。
遭轟靠客戶輸錢獲利
對於押注該批CDO下跌而賺取500萬美元(約3900萬港元),高盛其中一位高層塞勒姆(DeebSalem)亦於電郵中形容為「好消息」。高盛行政總裁布蘭克費恩於電郵中亦稱,該行確實於按揭市場蝕錢,但藉沽空相關CDO贏回不少。
調查委員會主席萊文直斥高盛通過打賭按揭市場崩塌獲取暴利,他指高盛等投資銀行將有毒按揭證券包裝成複雜衍生工具,經過評級機構給予AAA評級的粉飾,售予顧客圖利,將危機的種子播種於金融體系每一個角落,更在危機爆發時打賭出售的衍生工具會跌價,將盈利建築於顧客損失之上。
高盛:只選數電郵做文章
他亦指,投資銀行的角色已變質,再非單純地通過製造衍生工具改善市場運作,而是因利乘便,為自身利益向投資者推銷極高風險而且複雜的金融產品,是引發金融海嘯的元凶。
高盛發言人LucasVanPraag則反駁指,該行於2008年在按揭市場實際上損失12億美元,正由於虧損龐大,故有必要作出大量對冲以減輕損失。他又質疑委員會,高盛向其提交近2000萬頁資料,但委員會只從中剔出幾封電郵大做文章,加上布蘭克費恩及涉案高層FabriceTourre等人將於周二出席該委員會的聽證會,惟委員會於聽證會前已有成見,確實有欠公允,並令人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