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伊利沙伯醫院發生懷疑派錯藥事件,一名女病人患有老人癡呆症,本月初入院時血糖指數正常,四日後卻血糖偏低,尿液樣本驗出含降血糖藥物,懷疑是派錯藥引致,院方又無即時通知家屬。院方表示正循多個方向調查病人血糖指數偏低的成因,無意隱瞞事件。
疑派錯藥事件由一名「不平人」致函傳媒揭發,信中指一名原居於安老院舍、本身患老人癡呆症的女病人,入院後血糖指數低至危及性命水平,精神紊亂,尿液中驗出的糖尿藥成份與鄰床病人曾獲處方的藥物一樣,懷疑有護士派錯藥,但院方疑未有及早通知家屬,更為病人穿上約束衣。
伊利沙伯醫院發言人表示,該名女病人於本月5日因充血性心臟衰竭入住內科病房,入院時其血糖指數正常。同月9日醫生為病人檢查時,發現其血糖偏低,隨即為病人補充葡萄糖水,並為病人進行尿液測試,五日後化驗結果顯示病人尿液中含控制血糖藥物的代謝物。醫護人員繼續為病人補充葡萄糖水以穩定其血糖,現時血糖指數正常。
可加劇癡呆症病情
院方強調事件發生後已即時呈報醫院管理局,但於化驗結果後兩日才向病人及其家屬交代情況。院方又說正調查病人血糖指數偏低的成因,又曾向病人入住的安老院舍了解其服藥紀錄,強調院方無意隱瞞事件,穿上約束衣只為防止病人跌倒。病人現時仍留醫,情況穩定。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說,事件是否涉及人為出錯仍需調查,但心臟衰竭病人誤服降血糖藥,會對生命構成威脅。他指,雖然公立醫院護士人手不足,但希望醫護人員工作時將心比己,人手不足並非犯錯理由。老人科醫生佘達明指,即使病人血糖水平回復正常,但一度低血糖可對病人腦部造成永久影響,加劇老人癡呆症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