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股巿的消息,主要集中於企業發佈的第一季度盈利上。美股第一季度業績期已進入第二周,普遍優於巿場預期,以巿值劃分,中小型股的企業盈利增長率最佳,明顯優於大型股,羅素2000指數已公佈業績的成份股中,整體盈利增長較去年同期上升216%,優於道指的30%,及標普500指數的48.5%。按經驗,中小型股較大型股更能受惠於經濟的初期復蘇,年初至今,羅素2000指數累積升幅約17%,優於道指和標指的單位數字回報。
各行業中,跟經濟周期關係密切的金融、物料及資訊科技股,盈利復蘇動力最佳。標指中,第一季金融業的盈利較去年同期增長達2倍、物料股盈利增長1.3倍、資訊科技股增長78%(見表)。盈利增長佳也反映在股價上,工業股、非必需消費股和資訊科技股表現,均優於傳統具防守性的電訊股和公用事業股。
大型金融股復蘇動力強
工業股、資源股及非必需消費股等周期性行業,主要營運開支是固定成本,機器和工資的成本在巿道差時未必能即時減省,拖累經濟衰退期時業績表現。可是當美國經濟步入復蘇期,銷售額開始提升,工資仍受壓於高失業率,或會大幅提高企業的利潤率,尤其飲食業和汽車製造業較為顯著。
金融股的盈利復蘇動力最強,美國經濟復蘇令貸款壞賬損失減少,金融機構發債成本也逐步回落,剛公佈業績的大型美國金融機構已轉虧為盈。去年大型金融機構大舉集資,資本狀況得以強化,預期具足夠實力於經濟好轉時擴大業務優勢。因此,儘管金融業面對政策風險,但花旗分析員相信個別大型的美國綜合金融服務機構,和主要的投資銀行及證券企業,或存投資機會。
科技股方面,近日蘋果推出平板電腦成為城中熱話,業績也優於預期,銷售額及盈利分別升近五成及1.5倍。經濟復蘇帶動私人及企業的電腦需求回升,刺激全球兩大電子晶片生產商首季業績分別增長2.9及1.6倍,投資者或可留意具行業領導優勢的科技股。
總括而言,花旗分析員相對看好直接受惠工業生產回升的資本物品股、能源股,及受惠於就業市道回穩的消費股。至於金融及科技股方面,個別具市場領導位置的大型企業,或較具吸引的投資機會。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