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空氣污染權威、香港大學社會醫學系講座教授賀達理(AnthonyJHedley),多年來致力研究改善本港空氣污染。他成功打敗癌魔,卻敵不過空氣污染帶來的呼吸道疾病,下月退休後會立即遠走英國,過無污染生活。他批評政府解決空氣污染措施無實質效果,「若100分滿分,港府只有30分。」記者:陳沛冰、白琳
現年69歲的賀達理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在港大工作22年,早已視香港為家,又以廣東話強調「我係香港人」。但下周五完成最後一天港大的工作後,翌日會乘飛機往英國,到位於利物浦西北方的馬恩島(IsleofMan)定居,過無污染的退休生活,主要原因是他不能再忍受本港的空氣污染。
曾患癌症的賀達理,康復後發現很易被本港污濁的空氣,導致咳嗽及多痰的呼吸道疾病;他與記者傾談時亦不時咳嗽。空氣污染令能見度大跌,郊外環境亦不能倖免,他被迫減少野外活動。馬恩島氣候怡人,人煙稀少島上多處列為自然保護區。
相反,過去40年他經常到馬恩島度假,當地空氣清新,與本港是天壤之別。為了能呼吸一口新鮮空氣,他決定到當地定居。
責港府:做得不夠用人不善
賀達理表示,多年來與政府官員交手,一起研究改善空氣污染,但令他十分失望,「政府及環境局並非甚麼都沒做,但做得不夠;若100分滿分,他們只有30分。」他認為關鍵是政府的價值觀問題;兒童健康、改善空氣污染帶來的好處及經濟效益,官員統統不重視。他又指,政府處理空氣污染問題時,不太願意聽取公共衞生專家的意見及科學理據;現時環境保護署署長(王倩儀)是一名政務官,並非環保方面的專業人士,促使部門專業人員到私營市場工作,「試問若環保專家不能升職至掌管部門,他們怎會開心?」
賀達理稱,很多立竿見影的措施,政府應即時立法強制推行,如增加向車主發放津貼,取締歐盟前期及一期車輛;規定所有船隻用較清淨的低硫柴油,減少噴出黑煙,政府提交的停車熄匙條例草案,亦不應有停車後三分鐘的豁免;當局也應減少發電廠生產,並限制珠三角的港資工廠污染物排放。
自言幸運「很多人沒有選擇」
賀達理指政府以往不太重視改善空氣污染,但自從特首曾蔭權被傳媒大肆批評後,已加強有關工作。「我已屬較幸運的一群,可選擇離開香港,但很多人沒有選擇。兒童自小健康受損,會影響終身。」
環境局回應時表示,過去五年,一般空氣監測站錄得空氣中的多種主要污染物濃度都已下降,整體空氣質素有改善。政府會繼續致力減少汽車廢氣排放,進一步改善路邊空氣質素;及會與廣東省政府合力減排。
創達理指數 估經濟損失
【本報訊】「達理指數」08年設立以來,每秒都在跳動,警醒港人空氣污染對健康、醫療系統及經濟的威脅。創辦指數的賀達理來港22年,研究成果獲世界衞生組織表揚。與他合作多年的學者慨嘆,賀達理離開香港以後,本港相關專家「買少見少」。
賀達理1988年從英國移居香港,在港大任職至今。他在港開展多項公共衞生研究,包括室外及室內空氣質素、吸煙及二噁英等污染物對健康的影響。99年更獲世衞頒發獎牌,表揚其對公共衞生的貢獻。
中文大學醫學院社區及家庭醫學系教授黃子惠,九十年代起與賀達理合作探討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他指出,賀達理當年曾發表多項研究,指出低硫柴油如何減少對汽車廢氣對人體健康的損害,獲國際廣泛認同及引用。
學者:專家買少見少
身兼達理指數顧問的黃子惠指出,環保署空氣污染指數向市民傳遞當天的風險評估,例如是否適宜戶外活動。他形容達理指數為另類指數,把環保署監察與醫學研究數據結合,實時估算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實際威脅,「指數講呢一刻死咗幾多人、經濟損失幾多錢,話畀市民同政府聽,空氣污染係嚴重問題。香港研究空氣污染對健康影響嘅專家唔係太多,佢(賀達理)離開,可以話買少見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