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市食品價一年升3.9%消委會稱相近街市 物價差距顯著

街市食品價一年升3.9%
消委會稱相近街市 物價差距顯著

【本報訊】通脹加劇令市民生活擔子日重,上月份的通脹率上升2%,而消費者委員會的格價亦顯示,街市食品零售價在過去一年多上升了3.9%,當中蔬菜價格升幅更高達26%。蔬菜批發商指出,菜價上升主要因為天氣反常,令供應減少。
統計處昨公佈3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幅為2%。在各類消費項目中,電力、燃氣及水上升63.7%,主要是由於部份住戶已用完政府提供的電費補貼。
消委會昨公佈3月份街市物價指數,比2月下跌了5.2%,但比去年1月則上升了3.9%,當中肉類價格下跌了5.3%,魚類價格下跌了3.3%,但蔬菜價格上升了26.2%,水果價格上升5.8%。
消委會的格價亦顯示,在受調查的全港45個街市之中,同類食品價格差距頗大,以香港仔街市最貴,比最平的屯門新墟街市,平均價格高15.5%。

天氣反常菜價勁貴

就算同一區內非常接近的街市,食品價格都有顯著差距。當中紅磡街市平均食品價格比土瓜灣街市貴6.8%,但兩者其實只隔十幾分鐘步行距離。例如一斤瘦肉在土瓜灣街市只賣32元,在紅磡街市卻賣37元。若以每月用1,000元買餸計算,九龍城居民光顧土瓜灣街市每月可以節省68元。
有相同的情況亦包括士美非路街市比附近的西營盤街市貴7%,而荃灣街市則比楊屋道街市貴9%。
入口蔬菜批發商商會會長袁昌表示,過去一年受天氣反常影響,令蔬菜供應量減少,菜價因此上升,其中菜心價格升幅最大,未來菜價會否回落要視乎天氣是否穩定。
永富食品公司董事陳錦輝表示,水果售價上升主要是因為人民幣及日圓滙率都上升,而內地對優質水果需求增加亦令供港水果數量相對減少。
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指出,格價調查顯示同區的街市都會因經營成本及競爭情況不同,令同類貨品的零售價有差異,市民多些格價便可節省開支。

油麻地街市食品平均零售價變化

食品:冰鮮紅衫魚(每斤)
2009年1月6日格價:36元 2010年4月21日格價:34元

食品:鮮活大魚魚腩(每斤)
2009年1月6日格價:23元 2010年4月21日格價:23元

食品:新鮮瘦肉(每斤)
2009年1月6日格價:33元 2010年4月21日格價:31元

食品:新鮮有骨豬排(每斤)
2009年1月6日格價:38元 2010年4月21日格價:33元

食品:新鮮牛肉(每斤)
2009年1月6日格價:56元 2010年4月21日格價:51元

食品:冰鮮三黃雞(每斤)
2009年1月6日格價:16元 2010年4月21日格價:18元

食品:北京菜心(每斤)
2009年1月6日格價:8.7元 2010年4月21日格價:10.3元

食品:唐生菜(每斤)
2009年1月6日格價:5.6元 2010年4月21日格價:5.3元

食品:蕉-地捫(每磅)
2009年1月6日格價:4元 2010年4月21日格價:4.5元

資料來源:消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