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園阿伯在香港知名度甚高,是《城市論壇》節目的一道另類風景線。如今,以八十後為代表的維園阿哥,也紛紛來到這個論壇,其聲勢之大,實在有淹沒維園阿伯聲音之迹象。
與維園阿伯式的謾罵、圍堵泛民嘉賓一樣,不少人也對維園阿哥在會場高呼口號等做法有不同的意見。但不管你是否認同他們表達意見的方式,這群年輕人亟待表達意見乃鐵一般的事實;對不公義、不民主體制的強烈不滿,都寫在他們每一個人的臉上,是不可掩蓋與迴避的現實。
八十後群體出現在《城市論壇》,一方面是建制派與泛民主派在議會內(立場與價值觀)紛爭的延伸,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年輕一代已經長大,對社會的各種問題有自己的看法,並且勇於發聲。他們的行為與其說帶有激進的色彩,不如說是試圖以此引起社會關注的表現──因為缺乏表達意見的平台,在壓抑已久的情況下,他們逼於無奈才要採取一種相對激烈的行動。
雖然facebook等社交網站允許各抒己見,也能夠召集不少人走上街頭,但說到底,上街乃不得已為之。因為如果有足夠多並且暢通的發聲、溝通渠道,政府平日能紆尊降貴,低下高昂的頭,傾聽他們的聲音,切實解決市民的訴求,港男港女何至於走上街頭去抗爭?如果有選擇,相信沒有人會採取激烈的抗爭行動。
維園阿伯謾罵與圍攻泛民嘉賓多年,但卻未聞泛民主派人士集體杯葛《城市論壇》。在我看來,這是因為泛民人士懂得伏爾泰「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衞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的真諦,明白社會進步要建立在允許不同意見自由表達的基石之上。若聯繫近日建制派杯葛《城市論壇》的行為,廣大市民就能清楚分辨出誰才是真心希望聽取民意,願意接受監督與批評的人了。
公共平台如《城市論壇》,屬於所有香港市民,所以,在沒有特權制度護航下,對那些言行不一或害怕人民的「民意代表」和權貴富商而言,來到維園阿伯與維園阿哥聚集之地,不啻是一場噩夢,杯葛自然就在情理之中。而這也部份解釋了為何有人要極力維護這種不公義、非民主的體制─只要功能組別和小圈子選舉存在一天,這些人就可以繼續不面對市民,視市民的批評和監督如無物,分享那些與普羅大眾無緣的「既得利益」。因此,當聽到周澄在立法會高呼「廢除功能組別,踢走特權階級」的口號,筆者深感敬佩,也慶幸香港還有此等勇於維護社會公義,敢於爭取民主自由的熱血青年。這真是香港之福!
在保育、反高鐵、民生、政制等問題上,八十後都走在社會的前列。這種現象引起社會廣泛的討論,許多時評人與學者都作出過細緻的評論和分析。若從感性的角度看,八十後的訴求何其簡單與清晰─他們不過是希望「我城」有更多的論壇,有人聽他們的意見,香港能有真正的民主制度。他們所做的一切,皆因為他們關愛香港這片土地與生活在這裏的市民。
一丁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