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埔醫院骨科復康團隊的醫療人員,走出醫院親身到大埔區體察環境,計算街道距離、量度斜路坡度、樓梯高矮等,再根據數據為區內病人度身設計復康訓練,讓病人重投社區時,更有信心、有力量踏出第一步。
記者:袁慧妍
骨科復康部顧問醫生羅尚尉表示,有長者因骨折陰影而不敢再外出,最後患上抑鬱;患者最終都要戰勝骨折帶來的身心創傷,繼續在社區活動,所以自2007年起,推行一個「評估大埔區內骨折患者應付戶外能力需要的標準」計劃,醫護人員會到區內6個屋邨、12座居屋及區內街道,評估樓梯及斜坡安全性,量度街道與椅子等距離等。
每年200骨折長者受惠
他們再花接近10個月時間整理數據,向房協提議加建扶手和無障礙設施,並配合骨折患者需要,度身設計綜合復康療程,讓病人在醫院環境內,先行熟習平日行走路線的距離,待重返社區時,就更有信心,估計每年區內有200個髖骨骨折長者受惠。
引入訓練後,根據08年病人對照統計,長者再次跌倒而入院的數字,由4%下跌至1%;09年資料顯示,病人平均住院日數,由23.15天,減至19.73天。
此外,部份輪椅病人因坐姿欠佳而患壓瘡,嚴重者要做手術。團隊去年8月引入「坐姿會診」服務,患者可透過電腦感應,從螢幕分析中了解坐姿問題,螢幕顯示藍色部份為患者臀部位置及力量分佈,紅色則是坐姿出問題導致力量分佈不均情況,透過分析,團隊可矯正患者坐姿問題,減低患壓瘡機會。
大埔醫院骨科復康團隊於2001年成立,由骨科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義肢矯形師及行政人員組成,去年服務近2,400人次骨科病人。08年四川地震後,成員利用私人時間參與「站起來」復康計劃,兩年來協助400人安裝義肢及復康治療。團隊為病人多走一步的服務精神,贏得醫管局2010傑出團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