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成立之初,醫生只當它是「過渡」部門,人人抱着等入專科心態;時至97年,急症室終有出頭天,「升呢」成為13個專科之一,北區醫院急症室部門主管鍾展鴻功不可沒,他今年退休了,寄語後輩緊記要認真、要用心、要開心。
60歲的鍾展鴻73年港大醫科畢業,在伊利沙伯醫院當腦外科及外科醫生,當時急症室屬於較冷門部門,「只係過渡性質,(醫生)等位轉入專科。」八十年代初急症室改革,召集各科醫生加入加強服務,鍾展鴻於84年加入威爾斯親王醫院擔任第一任急症室主任顧問醫生。「嗰時(急症室)冇救唔番呢樣嘢,救唔番都要送上病房。」鍾展鴻提倡簡化程序,如搶救無效,便毋須轉送病房,無謂增加病房壓力,「我哋救唔番,人哋都救唔番,唔好做埋啲多餘嘢。」
鍾展鴻奮戰30多年
88年,鍾展鴻轉到鄧肇堅醫院當行政總監兼急症室主任顧問醫生,成立急症科訓練中心,開創有系統急症訓練先河。但當時急症室仍是「無主孤魂」,直至97年才確認專科資格。在急症室常見家屬怪責醫生搶救不力,要求「一路救落去」,甚至有家屬要求把已死親人送往另一醫院「搶救」,鍾展鴻說醫生不是神仙,能做的其實有限。
見證急症服務發展30餘年,鍾展鴻指急症室的社會角色越見重要,飛行服務隊隨機醫生、中毒諮詢中心等,也是由急症服務發展出來。急症室現在要做抽血、照X光、電腦掃描、心電圖等,變成一條龍服務。今年退休的鍾展鴻獲醫管局頒發傑出員工獎,急先鋒退下火線,休息後,才想想何去何從。
記者 袁慧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