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滙債:長揸亞幣跑輸大圍 - 羅家聰

暢談滙債:長揸亞幣跑輸大圍 - 羅家聰

打從坡元上星期起加速升值,市場興起一股炒亞洲貨幣熱潮。有指今回升值可以類比亞洲金融風暴前的升值潮,彷彿預示另一場危機正在醞釀中。與其說90年代的升值潮導致亞洲金融風暴,倒不如將之歸因於更早的《廣場協議》。

表面上,當時只有馬克、法郎及日圓被迫升值,但實際上,自85年起的數年,除香港外,其餘三小龍的貨幣兌美元皆累升三至六成不等(圖一)。新台幣5年內累升六成,之後台灣經歷了類似日本的「呆滯的十年」:台股自90年見過12500後,至今仍未突破萬點關。截至亞洲金融風暴前夕,坡元累升逾六成,結果新加坡經濟增長由94年高峯的14%,跌至01年低谷的-6.5%才告見底。
話雖如此,但若將各亞幣兌美元的累積升幅對比美滙指數的累積貶幅,不管是自《廣場協議》的85年計起,還是自亞洲金融風暴前5年的92年計起,除坡元外,亞幣多一沉不甚起(圖一、二)。
或這樣說,長期持有亞幣的升值表現,還及不上持有美滙指數裏頭一籃子的主要貨幣!亞幣息口是否特別標青呢?也不見得,反而央行隨時可入市干預升值,甚至如馬來西亞般落閘放狗,實行外滙管制。既然如此,投資外幣何必捨易取難?長期持有澳紐加元等財息兼收,已是上選。

羅家聰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