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09年第三季,當大部份工業大國以國內經濟生產總值衡量的經濟已回復正增長,英國仍處於衰退中;到第四季,英國經濟雖重拾升軌,但按季增長只有0.4%,可謂微不足道,加上龐大財赤佔GDP一成以上,以及歷史偏低的0.5厘息率,英鎊曾成為投機者沽空的主要對象。
大選後英國趨穩
不過隨着下月6日英國全國大選結束,政治相對穩定,不排除英鎊有望出現轉變。相對於美元,英鎊的強勢或許難於凸顯,但相對同為歐洲貨幣的歐元,英鎊料可看高一線。筆者看好英鎊,與英國經濟或許拉不上太大關係,主要不在於英鎊本身的強勢,而是歐元的弱勢。
自歐元面世以來,歐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不斷提升。據國基會最新季度報告顯示,截至09年底歐元在各國中央銀行中,作為儲備貨幣的比重就佔了27.4%,相對於美元的62%雖不足一半,但已拉近不小。在過去一年,歐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不斷在提升,主要受惠於美國政府財赤不斷擴大,以及聯儲局不斷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即大量印銀紙,使投資者對持有美元失去信心。
踏入2010年,歐元區出現了重大變化,希臘的主權債務問題,引發市場對整個歐元區長遠維持整合的憂慮,使資金有流走歐元的情況。
當央行對歐元信心動搖,會尋求歐元以外的貨幣作為儲備貨幣。而G7貨幣的選擇並不多,除了美元及歐元以外,只有日圓、英鎊及加元,這3種貨幣中,又以日本及英國的經濟體較大,可承受大量資金的流入。至於央行資金如一旦流出歐元,究竟會流向日圓還是英鎊?
問題是,現在日圓滙價相距其高位雖回落不少,但仍屬歷史上偏高位置;相反,英鎊的5年平均滙價為1.7962美元,昨天執筆時英鎊只為1.5420美元,亦即,英鎊現時滙價相比其歷史水平仍屬偏低。隨着英國的政治在下月大選後穩定下來,而另一邊廂歐元的概念又越來越失人心,料英鎊將吸引央行垂青並成為明日之星。
歐元概念失信心
就英鎊兌美元滙價,筆者沒有信心謂英鎊表現會優於美元。因為英鎊雖具反彈潛力,但同時英國經濟卻不及美國,而且筆者也相信美國加息會早於英國,將不利英鎊兌美元滙價走勢。
不過如比較英鎊及歐元,筆者則較有信心英鎊日後可跑贏歐元,建議於0.90英鎊兌1歐元吸納英鎊(即沽歐元,買英鎊)作長線投資。
溫灼培
恒生投資服務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員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