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海外工作的徐太,為方便家人回港度假,及做好回港定居準備,希望趁有賺錢能力,盡快在港置業及還清按揭,並為女兒儲教育基金。理財專家表示,雖然徐太每月盈餘頗多,但要短期內達成多個目標,實在過於急進,建議將投資期延長,減低風險。
記者:余美玉 攝影:李潤芳
被派往英國倫敦工作的徐太,家庭大部份開支由丈夫負責,早前她與丈夫合資在當地購入一個326.1萬元單位出租,租金剛好夠冚供款,徐太每月仍需付約4800元管理雜費。此外,她每月開支約3000元,即每月可儲5.22萬元(圖1)。
徐太現手持25萬元現金,加上每月可儲5萬多元,希望利用這兩筆資金在港置業及儲教育基金,「我們間中返港小住,加上可能隨時調回香港,有間屋較方便,就算用不着都可以放租,預計1年內可儲到三成首期。」她心水為港島區,預算300萬至400萬元,冀於5年內可一筆過付清按揭餘額。此外,徐太要為1歲多的女兒,儲大學學費,但未有決定升學地點。CFP認可財務策劃師利順興表示,以徐太的月入及支出,要達成以上目標非難事,但所需時間可能與她所期望的有出入。
時間短投資失利難翻身
假設徐太購入350萬元之物業,三成首期即105萬元,另加經紀佣金及釐印費,約需117萬元。由於投資期1年太短,一旦投資失利,沒有足夠時間「翻身」,故不建議做任何投資。每月儲5萬元,其餘用作周轉及儲教育基金,但1年後即使加上25萬元現金,亦只有85萬元,只及目標七成,所以利順興建議將儲蓄期延長1年,預計2年後可儲得120萬元(表1),足夠繳付首期及使費,而且可保留25萬元作流動現金。
徐太將負責供款,以貸款額245萬元,實際按息2.5厘,分20年攤還計,每月供款約1.3萬元,屆時徐太月剩減至3.92萬元。利順興建議將其中3.7萬元投資基金,假設組合年回報為9厘,如設定買樓後3年還清按揭,當時按揭餘款為215.6萬元,但投資只得152.3萬元,未夠贖樓。
如果延遲1年贖樓,投資年回報維持9厘水平,4年後預計累積212.8萬元,屆時按揭剩205.3萬元,足夠還清貸款。計及頭兩年儲首期,及其後4年以月供及一筆過形式還按揭,需時6年將該物業贖回。
-個案-
讀者:徐太(35歲)
職業:時裝品牌經理
家庭狀況:已婚,女兒17個月大
月入:6萬元
每月支出:7800元
月剩:5.22萬元
資產:現金25萬元,倫敦物業(尚欠286.7萬元按揭)
症狀:置業計劃過急,未有考慮實際資金情況
目標:1)
1年內於香港置業,5年內還清按揭
2)為女兒準備教育基金
攻新興市場商品 博賺9厘
教育基金方面,由於徐太未來數年會有置業負擔,建議以較細銀碼開始,待手頭鬆動才加大金額。根據升學機構資料,在英國、美國及澳洲升學的大學學費連住宿總支出,分別為80.64萬、130.1萬及48.38萬元,如按每年5%通脹計算,17年後分別需要184.8萬、298.2萬及110.9萬元。
組合風險大宜 每年檢討
徐太可先投入每月儲首期後所剩2000元,待6年後供完樓,從原按揭供款抽1萬元加碼至教育基金,年回報9%,17年後合計可得320萬元,足夠去以上任何一國留學。
利順興建議,為平衡風險,基金組合應包括亞洲地區的股票、新興市場及商品類別,「亞洲區經濟增長強勁,新興市場除金磚四國外,部份亦會投資印尼等東南亞地方,有增長潛力。不過由於該類市場波動很大,風險很高,故應每年檢討成績及評估風險。」
此外,他又指發展中國家對資源及農作物需求殷切,建議在組合中加入商品類別,三個類別佔比例相同(圖2),預計年回報可望達9厘。
教育基金投資回報預測
月供金額:2000元
投資期:17年 年回報:9厘 預期可得:95.8萬元
月供金額:1萬元
投資期:11年 年回報:9厘 預期可得:224.2萬元
合共:320.0萬
理財疑難專家幫你
如果你在理財路上有任何疑難,歡迎你寫信來,只要你寄來的資料夠詳盡,並附上聯絡電話,理財版會幫你安排與理財專家面談,免費為你度身訂做更適合你的投資組合。
傳真:23703886;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郵寄:將軍澳工業邨駿盈街八號《蘋果日報》二樓理財版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