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三年前神童沈詩鈞及何凱琳成功跳級入大學,在本港掀起一股資優熱,不過一眾被發掘出來的資優童多屬數理專才,「文藝青年」幾成稀有品。由政府撥款成立的香港資優教育學院,今年將引入大量文藝術科課程,當中包括與本地劇團合作推出戲劇課程,發掘具潛質的表演界明日之星;並與理工大學合作推出多個人文學科資優課程。學院又考慮與本港八所大學合作,承認課程的學分,資優童將來入讀大學後將可以更短時間完成課程。 記者:夏志禮
香港資優教育學院院長湯敏思(StephenTommis)接受訪問時表示,帶學分課程仍屬初步構思,「我們不少資優課程的程度已達大學水平,因此建議大學可考慮讓我們的課程帶學分,如15至20分,這樣學生將來就可以免修一些重複的學科。這做法在美國很普遍。」他曾與多名大學管理層商討可行性,暫未有時間表。
盼銜接大學學分
學院去年收到學校近1,800個提名,提名數目較前年增加4成,以10至12歲學生的提名增幅最高,當中1,300人獲學院取錄,學院提供44項數學、科學、領導才能等不同類型課程。針對家長及學界需要,學院今年將大幅增至70個課程,其中人文學科增加最多。學院已跟本地劇團誇啦啦藝術集匯(AFTEC)接洽,今年推出戲劇資優課程。
「以往我們取錄的學生大多讀數理科,希望加強藝術方面的培訓,所以找來專家幫手,劇團會提供戲劇及劇本訓練,以小班教學為主,我們負責選拔工作,如向提名學生進行創意測試,了解他們有否此潛質。」湯敏思說,學院又將與理大合作,推出多項人文學科課程,讓中學資優生提早接受大學程度的心理學、政治學及社會學課程,課程將由理大學者教授。另外,學院今年又會為合共約7,000教師及家長提供資優認知等課程。
駐校社工找漏網之魚
【本報訊】不少讀書成績差、操行差的頑劣學生,有可能是聰明過人的資優生。
香港資優教育學院近年推出「與社工同行」計劃,由駐校社工推薦具潛質的學生,填補由學校挑選尖子的盲點,結果去年成功挑選近300位漏網資優生,當中不乏被老師標籤下的「壞學生」。
資優學院主要為10至18歲的資優兒童提供培訓,學員主要由就讀學校推薦。院長湯敏思表示,為物色資優生,學院去年向120間學校的駐校社工,提供發掘資優生的基本培訓,向學院推薦操行或情緒有問題的資優兒童,「結果成功找到約300名學童提名,他們當中有情緒控制問題、學習障礙,但都天資過人,如一名經常聯群結黨滋事的學生,便具有出色領導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