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帑補貼離島六航線三年約1.2億元 學者斥開壞先例

公帑補貼離島六航線
三年約1.2億元 學者斥開壞先例

【本報訊】政府計劃動用公帑1.2億元,以提供維修費的形式,補貼六條往來中環至長洲、坪洲、南丫島及梅窩等主要離島渡輪航線。明年中開始的新一個三年營辦期內,若渡輪公司提出加價申請,政府將承擔通脹以外的一半票價加幅。學者批評政府開壞先例,以公帑資助一小部份居民。
記者:蔡建豪 梁德倫

政府擬提供補貼的六條離島航線,在08年進行招標時,其中四條航線需作次輪招標,由於乘客量沒有增長及燃油價格波動,持續加價成為增加票務收入的唯一途徑。運輸及房屋局在沒有營辦者入標下,提出透過維修費補貼,抵銷渡輪票價加幅。假設渡輪服務營辦者日後申請加價10%,當時一般通脹率為3%,政府會承擔通脹率以外的一半票價加幅。

以維修費方式補貼

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強調,目前六條航線每日平均乘客量約為40,000人次,提供補貼是因為居民在渡輪以外,沒有其他交通選擇。由於涉及公帑,會以實報實銷原則向渡輪公司提供維修費補貼,政府只會在有加價需要時提供補貼。
運輸署估計有關航線每年的維修費用達4,000萬元,故三年營運期最多將動用1.2億元。公帑補貼以外,政府會維持向營辦者豁免燃油稅及水電費等資助,並落實將中環四至六號碼頭擴建一層半,增加渡輪公司非票務性收入。

應增加非票務收入

目前經營六條相關航線的新渡輪及港九小輪均歡迎政府決定,待了解詳情後,才決定明年是否再入標申請。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鄭家富則擔心,政府以公帑補貼渡輪公司,卻不能紓緩加價壓力,結果造成雙重補貼局面。
離島區議會主席林偉強認為,政府補貼只是聊勝於無,長遠不能夠解決票價高的問題,政府應想辦法增加船公司的非票務收入。
經濟學者關焯照表示,政府今次補貼渡輪公司的做法不智開出壞先例,日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申請加價,或會同樣要求政府提供補貼,最終只會令公共開支分配失衡,「到時可能成日要用全港市民嘅錢,去補貼一部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