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尚未開幕,廣東已迫不及待地要求再申辦世博。被美國視為雞肋的世博,為甚麼成了中國官員的香餑餑?差點沒錢興建上海世博美國館的美國,還會再給中國一次面子嗎?從北京奧運恐懼症到上海世博恐懼症,每次當局為粉飾盛會的太平,造成的擾民還不夠嗎?廣東官員為了與上海官員比拼百年面子夢,爭相舉辦國際活動,實在太荒唐!
國際展覽會是公共外交的一環,美國也曾是各種展覽會的熱衷參與者,但這種觀念已過時。1990年代初,負責展會外交的美國資訊局向國會提交報告指,過於頻繁的展會已喪失政治、經濟意義,並且損耗大量納稅人的金錢,特別是像世博這樣展示國家形象的展會,帶給美國企業的好處,遠不及專業展會。美國國會因此在1991年通過法案,禁止政府用公帑參加世博會等一系列展會。
難指望美國再募款參展
2000年,美國因未籌足資金而放棄德國漢諾威世博;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的美國館由日本豐田汽車資助興建;今年上海世博,美國也一度因籌款不足而意興闌珊。中國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一邊施加外交壓力,一邊開出提供免息貸款等條件。所幸奧巴馬政府上台後,態度總算比小布殊政府積極,知道上海世博攸關中國面子,因此將參展作為中美關係的一件大事,國務卿希拉莉親自出面,向百事可樂、通用電氣等在華有重大利益的美國公司募款,才讓美國免於再次缺席世博。
從上海世博美國館的籌資過程看,美國已是給足中國面子。廣東再舉辦世博,很難指望美國高官再次出面募款,但如果美國不參展,世博的面子價值豈不是大貶?要美國再參展,除非與日本愛知世博一樣,讓中國企業資助。如此,等於中國自己花錢扮門面,又有何價值可言?其實,上海世博資助貧窮國家建館花了一億美元,換來的也無非是一個參展國家最多的虛名罷了。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