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地震震懾人心,港人爭相出錢出力,救災救人。兩年前四川8級大地震中受災的500萬人,今天可會被遺忘?本報記者近日再踏足四川災場,發現災民仍得每日為生活搏鬥:地震後重建的學校距離太遠,小女孩要賣花幫補交通費;幼兒園校長要在設備極為簡陋的校舍裏實踐教育理想;部份災民仍居於臨時搭建的活動板房,上樓遙遙無期:「房子小一點不要緊,一家能安居下來便心滿意足了。」 本報記者
沒有震碎幼園校長理想
心血要被摧毀多少次,人才會徹底放棄?陽光寶貝幼兒園校長傅琴似乎從未想過停步,一股勁兒向前衝,衝出被地震震毀的幼兒園,與孩子在街上露宿;衝出被迫關掉的板房教室,苦苦哀求朋友租出地方繼續辦學,「這是我的選擇,也是我應該做的事。」
27歲的傅琴06年在都江堰開辦陽光寶貝幼兒園,樂在天天與小孩念書寫字。地震後約兩年,她走到幼兒園原址,看着仍待加固的校舍,地震當日的情景徐徐浮起,「大部份孩子都被家長接走了,剩下十多個,我便撐着一把水果檔的大傘子,與他們在街上露宿。」直至第五天,最後一個孩子才被接走。
地震震毀了幼兒園,卻沒有震碎傅琴的理想。她跑到板房區開設幼兒園,讓受災小孩繼續學業,高峰期幼兒園有200名學生。
然而,板房區去年底發生火警,地方政府驚覺板房的易燃性,下令關掉部份食肆商店,幼兒園亦不能留下。一切又回到零的狀態,她大可一走了之,但她沒有,「我答應過家長,幼兒園會經營至板房區拆掉為止。」
她哀求朋友低價租出距離板房區不遠的兩個私人單位,在一個月內完成裝修,今年1月極速重新開課。臨時幼兒園間隔簡單,一個單位有兩個課室,一邊在唱歌,另一邊在念詩,中間只有一堵牆,隔音設施欠奉。小孩卻專心致志,一句一句的跟着老師念下去。傅琴指,陽光寶貝幼兒園原址校舍將進行加固工程,預計今年9月捲土重來。
溫爺爺的女孩賣花賺錢
「我躲在石頭下面,一點也不怕,也沒有哭!」跨過鬼門關,如今5歲的蔣雪明顯比同齡小孩能言懂事。5.12地震重災區之一的映秀鎮,當時幾乎所有樓房被夷為平地,1.2萬人的鄉鎮不足半數居民倖存下來,蔣雪是其中一個。
「阿姨,買支花好嗎?」看到蔣雪的時候,她正在人群中團團轉,忙着向遊客兜售菊花,淡然的神情,沒有嘻皮笑臉,又不是沒把花賣掉,就吃不了飯的苦情來促銷。正值清明節,到映秀獻花悼念的除了本地居民,也有來自不同省市的內地人和香港人,菊花10元3朵,遊客買了,便插在已倒塌的漩口中學外的鐵絲網上,表達哀悼。
蔣雪不怕陌生人,別人跟她說話,她便緊緊的把手握過去不放,即使人家最後不買,也絕不會死纏。小人兒說,地震時一點也不怕,「我躲在石頭下面,沒有哭!」當時一起的表姐卻睡着了,永遠也不回來。重災過後,總理溫家寶到訪映秀鎮,蔣雪不斷喊「溫爺爺、溫爺爺」,叫得他走了又回頭,「他握着我的手,摸了我的臉。」當時有記者將此情景拍下,又把相片送到她家。
蔣雪的媽媽說,女兒早上賣花,晚上在家認字,已有一段日子沒有上學,「這裏本來有一間板房幼稚園,之前拆掉了,現在要讀書就要到都江堰,但路程遠,學費也貴。」她希望在這幾個月多賣點花,儲夠錢9月新學期能再送女兒上學。
上樓無期只能苦苦等待
單是都江堰,已經有十多個臨時搭建的板房區,每個可容納數千至三萬名災民。有板房區社工表示,他工作的板房區中,大部份災民在原來的房子加固後已搬走,剩下約一萬人都是在地震中痛失家園,苦苦等候上樓的一群,「房子都建好了,原本說1月(上樓),後來拖到4月10日,變來變去,說搬現在仍搬不了,居民都很難過。」
另一名社工說,房子的標準面積是70平方米,每多1平方米,災民便要補貼2,000至3,000元人民幣(下同),「這對部份災民來說很困難,他們地震後甚麼都沒有,一個月薪金只有千多塊,小孩讀書又要錢,賺的都花出去了。」
樂福永原是外科醫生,10年前患上腦萎縮,04年病情加劇以致全身癱瘓,地震時全靠妻子與鄰居合力把他搬離5樓高的住處。他的太太說,當時嚇得全身發抖,「一路上房子都垮掉,上學的兒子還以為我死了。」她表示,一家三口每月只靠上海華東醫院工會發給丈夫750元的津貼,要騰出數千元補貼房子,實在困難,「寧願房子小一點,一家人能安居下來便心滿意足了。」
童少洪一家三口同樣是勤儉人家,他患胃癌的妻子說,藥費、兒子學費等開支單靠丈夫替客人採耳支持,「5塊錢一雙耳,好運的話一日可賺30元,不好運就只有5元。」。她只望日賺30元的好運在抽樓時降臨他們身上,「房子是70平方米就不用補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