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體育界乘去年底上屆東亞運動會創佳績之勢,鼓吹政府申辦2019年亞運會。不過,政府內部評估顯示,舉辦亞運一定勁蝕,將令全港孭上超過300億元包袱,包括建造及改建幾十個運動場地,又要接待逾一萬名運動員,實難以應付。政府對申辦「褪軚」,但擔心潑冷水引起激烈反應,下月將以公開諮詢方式,「攤開條數」讓市民決定。 記者:呂焯均
東亞運港隊創紀錄奪110面獎牌,包括26金,即時令全港對本港體育發展充滿希望。政府對申辦2019年亞運的初步評估卻認為,香港有條件但存在很多不足,舉辦亞運涉及逾40個項目,來自40多個國家運動員逾萬人,需要數十個場館,例如將於今年底在廣州舉辦的亞運,便要改建60個場館和新建12個場館。
現有場館不符標準
香港雖然已計劃在啟德建造亞運級數的體育館,座位5至6萬個,但其他場館無論數目與規劃,均遠遠不符亞運標準。政府消息說,正在施工改建的維園泳池與九龍公園泳館跳水池設計均達標,但同樣欠缺足夠地方加建大量觀眾席,「亞運比東亞運嘅泳手多好多,觀眾更多,北京都要有成個水立方先應付得到。」
市區土地短缺,興建新場館只能選新界,但路途遙遠,而且道路和交通配套難以在短時間內應付數千甚至逾萬人。一個啟德的亞運主場館耗費逾100億元,其他改建與新建場館至少要200億元。但亞運比賽後,這些場館恐不會有足夠使用率,就算市區的啟德體育館亦需把其中1萬個座位拆除,以免長期空置浪費維修費用。
香港曾在2000年角逐舉辦2006年亞運,最後一輪才被擊退。翻查當時本港申辦條件,不少球類比賽不是在體育場館舉行,而是在灣仔會展。今次申辦當局需在6月底前索取表格,但要先付1萬美元(約7.8萬港元)費用,今年底前交回表格。
曾德成轉口風為申辦降溫
【本報訊】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去年底「講大咗」,公開表示香港有能力舉辦亞運,再次暴露問責官員無知和能力不逮。當時曾德成尚未向政府內部負責的官員了解實際情況,便回應外界的要求。雖說當時社會氣氛熱烈,有官員私下表示,曾德成07年接任民政事務局局長,但行政經驗不足,對體育運動更加認識不深,實不應過份自信而信口開河。直至最近,曾德成才轉口風,在撰文或公開回應時,刻意為申辦降溫。
隨時變成政治炸彈
政府內部擔心申辦亞運問題一旦處理不好,日後會成為支持申辦者的箭靶,甚至演變成政治炸彈。政府內部研究也發現的確難以承擔,但社會對申辦的熱情猶在,政府絕對不能一口拒絕。最後決定採取「理性vs感性」的心理策略,既然是市民一番感性與熱情,就把需要的經費和社會承擔「計條數畀市民睇。」政府消息相信,「到咗最尾,市民嘅理性會返嚟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