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德有理:旱災影響收成農產品短期看俏

萊德有理:旱災影響收成農產品短期看俏

近年全球飽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內地旱情持續,由華北吹來的沙塵暴更一度吹至香港及台灣等地,威力可謂無遠弗屆。我們除了要身體力行減少污染外,亦可把握氣候變化帶來的投資機遇。
內地旱情已導致廣西、重慶、四川、貴州及雲南5省共5000多萬人受災,單是雲南便有780萬人缺乏飲用水、3000多萬畝農作物受災,導致經濟損失達173億元人民幣。

乙醇消耗增玉米需求

旱情除影響民眾生活,亦大大打擊農作物產量,今年受影響的土地能否施耕更是未知之數。雖然現時中國有1.5至2億噸糧食儲備,但一旦降至低於1.5億噸,便會有糧儲緊張之虞,或需增加入口。短期來說,中國的災情將刺激小麥、大米等價格上升。
那麼長期來說,農作物價格又有甚麼支持因素?首先是環保的大趨勢。美國總統奧巴馬致力推動環保,為對抗全球暖化及石化能源的消耗,替代能源日益風行,乙醇的消耗量更是有增無減。而提煉乙醇的主要材料玉米,需求可望看高一線,推升相關農業的投資行情。

人口增長成長期動力

其次,即使撇除短期的氣候變化及替代能源因素,單就全球人口增長來看,已為農產品價格提供了強大的根基。全球人口持續上升,聯合國預測將於2050年超越90億,較現時升逾3成,其中尤以一眾新興市場增速最快。
人口上升,市場對於糧食或日用品(如棉花等)的需求自然越來越渴切。自90年代開始,中國對大豆及棉花的入口節節上升,更成為這兩種農產品的淨入口國。隨着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人口大增及經濟日益強大,對玉米的需求從04/05年度只佔全球增長比例15%,升至08/09年度的60%。
展望未來,新興國家崛起、全球氣候變遷及人口快速增長等因素短期內難以扭轉,因此農產品行業前景更值得期待。但因農產品涉及品種繁多,左右價格上落因素亦甚為複雜,投資者可透過專家管理的一籃子相關股票基金,投資此行業並捕捉其上升潛力。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