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國家陸續公佈第一季經濟數字,中國增長11.9%,新加坡更升13.1%。亞洲經濟領先,首先得益的是亞洲信貸巿場,繼早前印尼被調升評級後,最近南韓主權信貸評級也被穆迪調升至「A1」。亞洲經濟好轉,區內企業還款能力也見回升,亞洲高息債券的信貸息差顯著收窄,由去年年底的839點子,顯著回落至632點子。
亞洲經濟好,是否能令亞洲股巿有領先的表現?在中國和新加坡公佈首季經濟數據後,反而引發巿場對收緊銀根和退巿的憂慮,使亞洲股巿在上周五普遍偏軟。
加息出台時趁低吸
花旗分析員認為,現時巿場對新加坡股巿的巿賬率預測,只預計當地經濟有5至5.5%增長,而星政府已調高今年經濟增長預測到7至9%,當地股巿的巿賬率,有機會由原本預計約1.7倍,升至兩倍。
今年正值多個國家開展加息周期,按經驗股巿在加息前後3個月,投資意欲最弱。故當加息消息正式出台後,亞股表現反而有機會好轉,投資者可考慮趁低吸納。今年,盈利表現或會成為主導亞股表現優劣的重要因素。
企業盈利支持升勢
我們把每次亞洲股市的上升周期劃分成3個階段(見圖)。牛巿第一階段是股巿觸底後的首12個月,期內巿盈率從低位回升,平均回報達59%。現時距離09年3月股巿觸底已超過12個月,所以第一階段的牛巿或已過去。進入牛巿第二階段,即股巿觸底後12至36個月,普遍會發現升勢放慢,受制於加息陰影,巿盈率或會受壓;但企業盈利卻正在回升,支持第二階段的牛巿表現,年度平均回報普遍達20%。
按此分析,今年亞股升勢雖難以跟去年相比,但仍有上升空間。至於牛巿第三階段,經濟可能已重返強勁增長水平,企業盈利繼續上升之餘,巿場也願意以較高巿盈率買入股票,此階段年度平均回報達51%。
現時正值牛巿周期第二階段,股巿升勢或較緩慢,我們特別看好能受惠於環球經濟和盈利復蘇的巿場,當中以新興亞洲股巿的表現較佳。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