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荃灣港安醫院發生罕見的待產孕婦在病房廁所產子事故,一名年輕內地孕婦本月14日傍晚入院,翌日清晨獨自到廁所如廁時產下女嬰,需按動廁所內的「救命鐘」求助,母女現時情況穩定。衞生署前晚接獲醫院呈報,已對事件展開調查,院方指事發時有一名註冊護士及兩名助產士當值,事發後已要求待產孕婦去廁所前知會護士,以防同類事故再發生。 記者:鍾麗霞、陳沛冰
衞生署發言人昨晚表示,正調查荃灣港安醫院產科病房一宗事故,一名23歲、懷孕39周的內地孕婦,本月14日入院等待進行引產(俗稱催生),至15日清晨約6時,她在病房洗手間內按鈴求助,當值的助產士在主診醫生抵達前,協助她在廁所內誕下一名女嬰,母女兩人情況穩定,母親已於昨日出院,女嬰則仍然留院,健康良好。
荃灣港安醫院發言人昨晚表示,該名孕婦按預約時間即14日入院,當時並無「見紅」或穿羊水等分娩迹象,故安排孕婦入院等候生產,但醫護人員會每隔三、四小時監察其是否有作動迹象,也有使用儀器監察胎兒心跳及子宮狀況,但直至孕婦入廁所時也沒有向當值護士提出身體狀況有異樣;當助產士聽到廁所鈴聲時,已立即進入廁所協助,並產下嬰兒,其後由到場的醫生檢查後,證實兩人情況穩定,健康無大礙。
發言人指,今次是該院首次有產婦在病房廁所生產,為防止同類事故再發生,院方會要求待產的孕婦去廁所或離開病房時,必須通知當值護士,或使用床盤如廁;由於事件罕見,院方前日向衞生署呈報,署方就事件展開調查,至昨晚公佈事件。
仍須付原定分娩費用
婦產科專科醫生羅致廉表示,即將分娩的孕婦突然生產,最大可能性是今次屬第一胎,故不知自己已經作動。另一個可能性是該產婦入院時胎兒沒有作動,故院方計劃為她催生,作動與產子時間相距非常短。
不過,羅致廉指出今次事件不排除是人為疏忽,護士不知產婦已有作動迹象;一般情況下若產婦作動,護士需頻密地巡房,甚至在產婦旁邊照顧,才能掌握產婦何時可產子。業內人士指,一般情況下不論產婦是在病房廁所或醫院其他地方產子,亦要支付原來的分娩費用,因為產婦已使用了醫院設施及人手。
產房外分娩易感染
【本報訊】電視劇經常有孕婦在的士、街上產子的情節,雖然很多時也是母子平安,但原來並非想像中安全。有婦產科醫生警告,若在廁所等充滿細菌及病毒的地方分娩,嬰兒出生時若照顧不當,隨時有感染危險,醫護人員需於生產後10分鐘內到達現場協助照顧,才可保障母嬰生命。
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表示,孕婦在缺乏醫療設備或照顧的地方,例如家中、公眾場所及交通工具上生產是很危險的事,因為嬰兒突然出生,很大機會因缺乏適當的承托而受傷,也有機會因吸入胎水窒息,或因環境污穢而受感染;初生嬰兒也需注意保暖,出生後若未能即時以乾淨的毛巾包裹,隨時有失溫危險;若孕婦是在如廁時分娩,嬰兒也有機會因跌入坐廁內窒息或撞傷。
靳嘉仁表示曾多次墮胎、並非首次生育的孕婦,突然分娩的機會較高,也有孕婦因打了止痛針或服食了止痛藥,故對臨盆時的痛楚敏感度減低;常見的徵兆包括有大便感覺、下腹脹大及陣痛每隔5至10分鐘出現一次等,孕婦需盡快通知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