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塑造張居正 營造統治合法性 - 李平

盡論中國:塑造張居正 營造統治合法性 - 李平

電視劇《萬曆首輔張居正》塵封四年後重現內地螢屏,無論是劇情的改編、畫面的刪剪,都使張居正的形象更「正面」,少了貪財好色的成份,多了改革者的光環,但連導演蘇舟也慨嘆電視劇不知最終能播出幾集,張居正的扮演者唐國強更說:「假如過幾年審查政策更寬鬆了,這部劇應該再拍一遍,把那些被刪減的戲都重新放進去,彌補今天的遺憾。」
隨意竄改歷史,依據政治需要去塑造歷史人物,在中共的電影、電視中屢見不鮮,問題只在於中共想藉塑造張居正表達甚麼?內地一些獨立學者、專家指出,張居正重循吏、貶清流,符合鄧小平「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論,迎合既做官又發財的太子黨的需要,投合胡錦濤等高官的心意。

為官員腐敗尋找合理藉口

看深一層,中共刻意吹捧張居正,更是為了營造其統治合法性的背景。當社會貧富分化、官民衝突此伏彼起時,一個一黨專政的政權,其合法性難免受到更多質疑、挑戰。統治者賴以支撐其合法性的惟有政績,包括國家主權的完整和獨立、經濟持續發展、官員的道德操守等,而內地官員操守的崩潰,已成為最薄弱、最致命的環節。
在政制改革停滯不前時,當局深知反腐倡廉只是空談,要紓緩民怨,就要為官員的腐敗尋找既合理又隱蔽的藉口。既是偉大的改革者,又縱容同盟者斂財的張居正,顯然因此被中共高層看中。只不過,主角如果太過貪財好色,會有損宣傳效果,電視劇的刪剪也就不在話下。
張居正的為官哲學是:「野有餓殍,你縱然餐餐喝菜湯,也算不得一個好官。如果老百姓豐衣足食,你頓頓吃肉,笙歌不絕於耳,你依然是一個好官。」如此高論,不只深得內地官員之心,在民間也有一定市場。一旦中國的民眾接受了這套理論,中共就能以經濟的增長掩飾官員的腐敗,延伸政權的合法性。這個如意算盤,真的打得響嗎?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