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生只為幫人,地震後奮不顧身,冒險衝入快要倒塌危樓救人的黃福榮,不幸捨身成仁的光輝行為,獲得特區政府追頒金英勇勳章,他的家人代他接受,為真漢子留下完美句號。不愛榮譽,阿福向來低調做實事,家人計劃成立基金,延續阿福的助人精神。
記者:倪清江、蔡元貴
黃福榮的遺體,暫時放在他生前做義工的青海玉樹縣結古鎮慈行喜願會孤兒院廢墟內。棺木由木塊砌成,孤兒院人員在棺木外面鋪上紙皮和毛氈,並豎起一個木架,避免受到陽光照射,減慢遺體腐爛速度;他們又在棺木前,放置僅餘的生果和樽裝水祭祀。
戰友回災場悲慟失控
從有線電視拍得的現場情況可見,原本四層高的小樓,在本周三早上發生的7.1級地震中,被夷為平地。孤兒院副院長阿周帶記者去到黃福榮被壓死的位置時,悲慟失控,「他(阿福)出來以後,看到裏面有學生和老師,他就進去,進去了有餘震,就倒下。」阿福五弟黃福華和姐夫等人,昨晚深夜已抵達玉樹。
阿福捨己救人的事迹感動中港兩地,特首曾蔭權昨在個人網誌中透露,已致電慰問阿福三姐和其家人。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昨讚揚阿福表現了港人偉大的愛心,以及一直為社會服務的博愛精神;他昨去信授勳委員會,推薦追頒金英勇勳章給阿福。
該勳章是表揚作出見義勇為、無懼高度危險、奮不顧身的市民,堪稱英勇行為的最高典範,將由政務司司長唐英年任主席的授勳委員會審批,預料順利通過。
曾德成並稱,民政事務總署署長陳甘美華昨向阿福家人查詢,是否願意安排他安葬粉嶺和合石內的景仰園,長眠這個專為英勇市民而設的墓地。阿福三姐向本報表示,將婉拒當局建議,希望弟弟可安葬柴灣華人永遠墳場,「我哋全家人都好close,爸爸葬喺柴灣,我哋覺近住佢,會安樂啲。」
三姐說阿福不拘於身後事,「佢係嗰種最好幫佢將骨灰撒向大海嗰種人,但屋企人都幾難咁豁達。」暫時未知阿福遺體可否運回港,抑或必須先在當地火化。
對於有網民提出要給阿福蓋上國旗,三姐認為阿福一向低調做事,不會喜歡這種烈士光榮,「我細佬覺得自己都係一個普通人,(救人)係本能反應,又唔係一心要捨己救人。」她稱,阿福並非本港公職人員,蓋區旗也不適合。不過家人認同授勳是本港表揚服務社會人士的機制,已決定代他接受金英勇勳章。
患有糖尿病的阿福,在上周四由青海首府西寧抵達玉樹時,因患上感冒和有高山反應,至本周二才下床。《深圳晚報》引述他的朋友、西部愛心公益網負責人趙林表示,在地震前6小時,阿福發手機短訊給他,寫着「我的感冒好些了,明天終於可以為孩子們做點甚麼了。」可是9小時後,阿福為救被困的師生獻出生命。
成立慈善基金圓遺志
他此行帶着一萬元港幣,希望為孤兒院的兒童添置一些生活和學習用品,以及修建一座較像樣的廁所。三姐表示,阿福生前要求將一批舊衣服和金錢寄給他,家人會幫助亡弟完成遺志,在完成喪事後,或會與慈善團體成立基金,繼續幫助內地兒童。她昨收下中聯辦的慰問金,日後會注入基金,並呼籲親友在出席喪禮時不要送花圈等物品,將款項捐給慈善團體。
阿福的家人前日確定他的死訊後,至前晚晚飯後才告知80歲黃老太,她知道後很傷心。三姐說,阿福出發前跟母親飲茶,「嗰時媽媽叫佢要小心安全。」她說最後一次跟阿福通電話,是在他上星期中準備離開西寧時,很興奮地說這趟沒有去錯。
話你知:景仰園至今無人落葬
用以安葬因英勇行為而喪生或遇害市民的景仰園,位於粉嶺和合石,對面是安葬殉職公務員的浩園,當局03年斥資317萬元建造,但一直無人落葬,三年前立法會曾批評政府欠缺宣傳,導致合資格英勇市民的家屬,不知如何申請。
景仰園設有100個土葬位、24個金塔葬位和30個骨灰龕位。除家屬可主動申請外,民政事務總署若覺得有適合個案,也會主動向家屬查詢意願。個案會交由民政事務總署、禮賓處處長和保安局代表組成的審核委員會審議,當獲民政事務局局長批准,便可安葬於景仰園,是否獲頒英勇勳章,並非安葬於景仰園的條件。民政事務局發言人稱,過去未有家屬提出申請,救人喪生的黃福榮是委員會首宗考慮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