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清明重陽二節,便一年二度對祭祖之禮儀有話想講,但只能公開講,反而不能私下向長輩講,否則……嘿嘿。
首先,為甚麼要在這兩個節日要祭祖,平常日子祭得再誠心都不能算數。這兩個節日的典故有何地位,高到可以決定後人自選慎終追遠的權利?過往母親很堅持在正日墳場封路的日子舉家出動,自從有年排隊坐公車上山排了好久,她老人家也不耐煩極了,便將就將就,容許我們挑閒日行事,不趁那集體回憶先人的墟。可就是不敢問哪,既不是正日,為甚麼不可以是年中任何一日?
然後,每次在墳場拜祭完先父,又要去一道觀對着父親的牌位再燒香拜拜一番,禮多先人不怪,不明白的是那靈位屬極高層單位,遠看瓷片上的容貌模糊得不明不白,而後面也沒有安放任何與父親有關的物件,無骨也無灰,在道觀裏燒香,跟在家裏對遺照燒有甚麼分別?若說在道觀中燒會特靈特虔誠,我第一個不信。
那麼,買個靈位擠在一眾往生者的照片中,是想圖個熱鬧讓他們相互作伴?這就更不可解了,是因為心存忌諱而不敢把遺照放家中讓子孫時刻慎終追遠,寧願讓先人與陌生人共處?那不過是塊瓷片,不是甚麼骨灰龕,怕甚麼又為甚麼?但這些疑問是不方便問的,老一輩根深蒂固的觀念,不跟你來這一套。
聽那間遭淋漆的佛堂大老闆說,他們服務周到,會定期供奉鮮果,便覺孝不是這樣盡的。那是用錢僱人代勞,祭祖變成行禮如儀,如果真心相信放在祖先面前的水果真能讓亡魂嚐鮮,為甚麼不在家中天天供奉?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