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地產商權力偏重 - 葉芷華

嚴防地產商權力偏重 - 葉芷華

有調查研究顯示,現時本港各個顧問及法定機構中,有五十四個席位由六大地產公司的董事佔有,比九八年的十六席和○七年的三十八席還要高。
設立諮詢及法定機構的原意,在於讓不同範疇及階層的社會人士可對相關政策提出意見,作為政府制訂政策的參考和依據。依政府的說法,會根據諮詢及法定機構的職能和工作需要,委任適合的人士擔任其成員。翻查立法會資料,每當有議員質疑政府挑選成員的準則時,政府往往都強調會以「用人唯才」為原則,包括該等專業人士是否具備所需的才能、知識、經驗、專業操守等條件。
跟地產有關的諮詢及法定機構包括市建局、城規會、房協及房委會,在這些機構的網頁上,均可找到委員名單,但對於委員的背景及來歷,大眾卻無從得知。以城規會為例,委員會成員眾多,成員名稱後面除了註有B.B.S.、M.H.、J.P.這些銜頭,就沒有其他背景的介紹了。究竟他們代表誰?是哪一個範疇的專家?

損害法定組織形象

政府一直聲稱,在吸納專業委員時會以「用人唯才」為原則,但政府也要明白何謂瓜田李下,假如在城規會這些法定機構裏,委員身兼大型地產公司的董事,如何保證這等委員提出的意見不偏不倚、令政府能夠均衡地吸納不同意見?如此一來,這些法定組織的獨立性和公信力受損,只會予人官商勾結的形象。

葉芷華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