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界視為人民幣05年滙改時仿效對象的新加坡一籃子貨幣有管理浮動滙率機制,因金融海嘯發生,獅城停止了自04年起滙率逐步上行的軌迹;不過,新加坡當局昨宣佈,恢復坡元溫和升值。分析指出,面對經濟強勁增長甚至有過熱迹象,加上作為亞洲「龍頭」的中國,其滙率引入更大彈性乃勢之所趨,區內央行亦要早作部署,掌握合適時機,讓本身貨幣先行啟動升值。
港元變孤單恐惹炒作
有市場人士說,對無論投資或投機者而言,持有亞洲貨幣(除日本外)「長倉」,在現階段幾乎是「賺梗」之舉;但當所有區內貨幣先後升值或加息,唯一死守聯滙而息率又緊跟美國的港元,形勢將更見孤單。倘若本港資產泡沫風險滾大,而股市走勢又配合的話,不排除港滙將再逼近7.75強方兌換價,為炒家製造竄擾機會,不過只要當局及早拆彈,投機空間便無法形成。
金管局發言人回應說,聯滙制度行之有效,當局決心維持,無意作任何改變。港滙未因坡元及韓圜升值而轉強,現貨價反略為回軟至7.76以上水平徘徊。
消息稱,人民幣滙率引入更大彈性,並回復海嘯前有序爬升狀態,乃大勢使然,而區內經濟體與中國經貿聯繫密切,各國央行在靜觀人民幣升值之餘,復考慮本身經濟飆升潛在的通脹壓力,自然在貨幣政策上早作準備,調升滙率。
滙價升值利償還外債
98年亞洲金融風暴前,區內各國亦因面對經濟過熱,短錢流入帶動滙率飆升,種下泡沫爆破風險,但消息認為,現在亞洲普遍承擔的外債不高,基礎經濟穩健,升值反而有利償還外債。
對於坡元溫和升值及韓圜轉強,中銀香港(2388)投資管理主管陳少平表示,不排除與當地央行考慮人民幣滙率走勢,先行部署調整本身滙率有關。
交行(3328)香港分行分析員陳梓豐表示,傳統上亞洲地區的滙率與息率互動關係較強,面對經濟強勁復蘇甚至有過熱迹象,美息年內又未必有上調機會,區內經濟體加息或升值乃合理發展。在其他亞洲貨幣升值下,實施聯滙的港元,不排除會誘發投機藉口的空間,惟港滙變化最終仍視乎外圍環境及港股走勢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