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對於財務匯報局指市場應討論引入獨立核數監管機構,香港會計師公會行政總裁張智媛表示,認同本港的核數師監管制度有更新及改善空間,公會願意被一個獨立機構監察,但屬意保留現有的會計師註冊、檢查及紀律處分職能,以免出現行外人管行內人情況。
張智媛接受訪問時指出,美國是監管制度最多、獨立性最強及成本最高的市場,但醜聞及企業倒閉的個案亦最多,暗示監管制度與成效未必成正比。另一主要市場英國的做法稍為不同,英國也設有財匯局,但只負責監察公會,並對涉及公眾利益的個案作處分,監管工作則由公會負責。
她說,公會於04年進行改革,目前22名理事中有6位身份獨立,個別委員會之上亦有獨立監察,但如果市場要求公會把這些獨立元素進一步分開,由公會向一個獨立監管機構滙報,公會亦願意被人監察。
冀保留註冊檢查等職能
不過,會計屬專業範疇,為顧及行業發展及監管,她認為公會應保留會計師註冊、檢查及紀律處分職能;若財匯局有意增加處分職能,該局可自行修例增加,與公會一同擁有處分職能,其他市場亦有類此情況。
如此一來,香港便可參加國際獨立核數師監管組織(IFIAR),但其實香港最重要是爭取到其他國際監管市場的認可。對於近日爆出洪良國際(946)賬目問題及懷疑核數師行賄,她認為「不應該一有事發生,就一步針對整個架構」,本港會計業監管仍優於其他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