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油(606)業績遜於市場預期,股價事前已滑落,業績公佈後反而緩緩上升,現時正在橫行。
中糧去年盈利19.52億元,較上年減少25.6%,每股盈利51.74仙,末期息5.9仙,全年股息12.6仙,減7.4%。
中糧業務以油籽加工為主,產銷食油及豆粕等,因而大豆、大豆油及棕櫚油等價格變動,對業績影響甚大,去年銷售額下跌2.6%,原料價格下跌,對油籽產品造成價格壓力,成品價的跌幅超過原料價的跌幅,毛利率由11.5%跌至4.3%,而管理層認為11.5%是相當高水平,4.3%已符合預測。
去年毛利率下跌
毛利率下跌,主要是原料衍生工具已變現虧損10.88億元,以及未變現虧損8.45億元,上年是收益淨額27.5億元,形成毛利大跌,油籽加工的除息稅前業績銳挫59%至13.59億元。
生物燃料及生化業務收入增33.1%,政府對乙醇及玉米產品補助5.61億元,毛利率由10.4%微升至11.6%,除息稅前業績增33.8%至8.04億元。
大米貿易及加工銷售增21.3%,內銷量增加176%,以小包裝為銷售策略,出口價雖升,內銷則限價,毛利率只有18%,已認為是相對高水平,但低於上年的22.8%,業績因而跌29.7%至3.37億元。
小麥加工收入增加12.7%,是原料價上升推動麪粉價升,銷量亦增,毛利率由9.6%降至9.3%,業績仍升11%至1.18億元。
啤酒原料業繼續令人失望,原料及產品價均劇跌,銷售減17%,而且原料價跌滯後於成品價下降,已錄得虧損770萬元,上年盈利近2億元。
整體銷售額升4.8%,銷售成本增10.7%,毛利率由12.3%降至7.4%,反映成本對毛利的影響,特別是原料相關衍生工具的影響,08年底的期貨合同,以沽出大豆及大豆油為主,在原料及產品下跌中,應可獲利,但其合同策略隨時變動,終於獲得大量虧損,相當於以較高價買入原料。
去年底中糧的期貨合約,仍以銷售豆粕、大豆、大豆油及棕櫚油為主,涉及金額200億元以上(去年銷售收入438億元及成本405億元),今年首季是淡倉有利,而該等合同未列明期限,未來價格難料,是盈是虧言之尚早,但中糧強調不涉及投機,而合約價格影響成本則是事實。中糧致力於發展以提升產量,去年資本支出25.7億元,淨負債比率46.1%,今年資本承擔64.4億元,相信繼續增加借貸。
中糧現價11元,PE21.3倍,息率1.14%。中糧的優點是業務規模龐大,如人民幣升值,業績折為港元入賬有利,而套保的效果對業績影響更大,亦不明朗,業績或不穩定,應以炒波幅為主,中線較反覆。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