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呎巨型展 AliceinBLACKWonderland

2萬呎巨型展 AliceinBLACKWonderland

今日,政治不正確,學習英國愛國歌《LandofHopeandGlory》──變奏出來的一個展覽,由旅居香港的亞美尼亞裔英國人SimonBirch籌合14位不同界別的藝術家呈現一個愛麗絲夢幻仙境:「不不不,仙境太美好,我想大家體驗生死榮辱之旅。」好似好嚴肅,有點怕。

記者:梁佩芬
攝影:林栢鈞

SimonBirch

亞美尼亞裔,英國出生,自小自學畫畫,直到1997年移居香港,1999年在藝術中心舉辦首個畫展。2008年從癌病康復回來,之後將抗癌歷程變成《OutofDarkness》展覽。

1-3.由舞台服裝設計師李翠屏創作,用上不同物質製造不同人,有鮑魚刷有香,代表你看人外表,很難估其內心是何樣。

4.《Broadsword》細小的白色太空船,一直衝向一架汽車,最後兩敗俱傷。

5.以XBox遊戲Halo3來描述一場WarGame,由Simon和吳彥祖聲演。

6.楊志超設計籠子形狀客廳,播放兩段影片,一面由何超儀林海峰等嚴肅地說死亡,另一是搞笑版。

■08年展覽《OutofDarkness》,吳彥祖也撐場。

■蒼鑫《零界點》,一張伸出頭的臉正輕碰一把鋒利的劍。

■入門口,三顆星指導方向。

■以亞美尼亞古代國王Tigranes拼湊的展品,部份字體中空可穿梭。

大型展規模空前

希望與榮耀,好比天使與魔鬼。Simon的祖國亞美尼亞,今天只是中亞地區一個小國,但曾經能與羅馬帝國分庭抗禮,實現了帝國王者TigranestheGreat的希望。「只是,當一個帝王以為可將領土無限擴張時,卻從不知身體能負載的重量。」自小在英國海邊城市布列頓生活的Simon說。「榮耀越大,要犧牲的人便越多。」一將功成萬骨枯:「當希望成為一個榮耀,好比天使變成魔鬼,亞美尼亞帝國,最終壽命不長。英國也一樣,維多利亞女王時代起,要做日不落帝國,都知道犧牲了不少人,所以我的展覽名字來自英國愛國歌《LandofHopeandGlory》,希望能將二萬多平方呎的展廳,提供一次探討希望與榮耀之旅,猶如進入愛麗絲的黑色Wonderland,又可以說是馬戲團,帶點真實感,又有着距離。」只是,場地展現一股黑暗力量,心有點悸。

我的Hope 他們的Glory

第一個展品,外形似是指引聖賢之士的東方三顆星,其實由皇冠、十字架和骷髏頭組成,正是帝國的慾念。接着是五個如太空艙的私人電影室,不停播放由一百齣電影開首剪輯而成的片段:「經三顆星帶領下,人生即將開始。我愛看電影,《星球大戰》、《發條橙》、《異形》等都有很深影響。不同電影如不同人生,看似不一,但若將大家開頭數年的片段剪下來再拼湊,發覺原來很相像。」看罷電影,你會進入漆黑的迷宮,然後有360度環迴立體電影,全部20個過程,運用不同媒體呈現人生要經過的喜樂、恐懼、徬徨和驚慌:「Everypieceofartiseverypieceofmyheart,希望人人都可告訴我,看後得到甚麼。」今天,Simon心中只有希望,不要榮耀,就算剩低兩袖清風也不計,全因08年得了一個癌病,最後成功戰勝病魔,心態都轉變了:「Ihavenothingtolose!」其實,他最Hope就是撮合不同範疇的朋友,G.O.D.楊志超、內地藝術家蒼鑫、攝影師夏永康等14人齊齊辦展覽,成就一個集體的Glory。

■直徑達四米的獎盃球,刻着Simon最好朋友的名字。

面對死亡才最積極

要經歷大病才看破紅塵,我不想;凡事總向死亡方向想,又很累。「這樣是錯的,常常想到死亡才是正面,今天才會多做一點點。」這番話是展覽的平面設計師黃炳培(又一山人)告訴我。08年,又一山人受Simon之命提着攝錄機紀錄他進出醫院的情況:「首次如此近距離接觸死亡,就算我信佛,都不能坦蕩蕩面對人生最後的問題。」看到朋友受病魔煎熬,都不知哪天終結,而終結會是病好抑或離世?每次離開醫院都沒答案:「惟有為朋友做好一點。而面對死亡最好方法就是為自己準備棺材,去年我設計了《梳化.棺材》,利用一張睡了三四十年的梳化床變成你死後的棺材,環保又親切。」這刻,我跌進梳化,幻想如睡到半夜突然變了我的棺材,多好,家人竟可換新梳化,我又安寢,明天更不用交稿。哎吔,面對工作,可否如面對死亡般積極呢?

HopeandGlory

日期:即日至5月30日 
查詢:28446300
地點:港島東太古坊康和大廈1樓ArtisTree

■與開頭的五個黑色箱一樣,播放集結100齣電影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