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南方都市報》前日刊出署名文章,借古喻今,炮轟「朕即國家」封建君主思想,劍指內地黨國不分、「愛黨即愛國、愛國就要愛黨」的荒謬現實,直言「朝廷可換,而國家永存」、「人們愛的是國家,而不是朝廷」。作者坦言,使用春秋筆法論事,是因為現實輿論環境使然。
這篇題為〈愛國家不等於愛朝廷〉的文章,前日刊於《南方都市報》評論版。作者洪振快是內地70後歷史學者,原籍浙江,曾在大學和官方媒體工作,現為自由撰稿人,為多家媒體撰寫評論,發表不少針砭時弊文章。他昨日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指,寫此文本意是想告訴讀者,現實中很多本屬常識的東西,因種種原因被扭曲誤導,「謬誤變為真理,常識成了異見」,他只想「讓常識歸位」,並坦承用談歷史筆法言志,是因為現實輿論環境「只能這樣做」。
「人民必須有權監督政府」
文章從法國波旁王朝(MaisondeBourbon)的國王路易十四一句「朕即國家」說起,指中國自秦漢以來二千多年,民眾一直被灌輸「愛國即是忠君,忠君亦即愛國」思想,「中國人常將國家與朝廷混為一談,明顯後果,就是愛國變成愛朝廷,甚至變成愛領袖」。
文章引中共創始人陳獨秀指,「問我們愛不愛國,先要問國家是甚麼」、「我們愛的是為人民謀幸福的國家,不是要人民做犧牲的國家」。而人類歷史常有政府不能履行人們期待的國家功能,甚至與民爭利、侵害民權,故「人民必須有權力監督政府,最有效的方式是用投票去選擇政府的權力」。文章最後指,「國家不是朝廷(政府),朝廷可換,而國家永存。人們應該愛的是國家,而不是朝廷。」
文章昨日被內地多個門戶網站轉載,並有大量網民跟貼,有網民大讚「寫得太好了」!「這哪裏是說歷史?分明講的是天國(即中國)當朝現狀」!「真理部(指中宣部)天天說愛國就要愛黨,愛黨就是愛國,這回看他們怎麼回應!」「今後凡以朝廷偷換國家概念者,黜之!」也有網民擔心,《南方都市報》發表這些挑戰意味極濃的文字,「會不會引來河蟹(和諧,即被封殺)?」
近年內地媒體「打擦邊球」、挑戰當局意識形態底線動作不斷,上月就有多篇文章,包括《重慶晚報》刊出「網絡神獸古鴿(Google中文名谷歌諧音)遷移記」,用神話隱喻谷歌撤出中國事件;《重慶時報》揭露中國作協在重慶開會享盡奢華;《南方都市報》等17家媒體在全國兩會前夕發表「共同社論」,呼籲廢除現行戶籍制度,引起轟動等。
本報記者
〈愛國家不等於愛朝廷〉金句
‧「秦漢以來二千餘年,愛國即是忠君,忠君亦即愛國。」
‧「中國之所以積弱,根源之一就在於國人不能正確區分國家與朝廷的概念。」
‧「我們愛的是為人民謀幸福的國家,不是要人民做犧牲的國家。」
‧「人民必須有權力監督政府,最有效的方式是用投票去選擇政府的權力。」
‧「國家不是朝廷(政府),朝廷可換,而國家永存。」
‧「人們應該愛的是國家,而不是朝廷。」
資料來源:廣東《南方都市報》
內地傳媒挑戰中共事件簿
4月11日:《南方都市報》刊發署名評論,以歷史為例,炮轟「黨國不分」思想,直指人民「愛國家不等於愛朝廷」、「朝廷可換,國家永存」
3月30日:《重慶時報》揭露中國作家協會不顧西南大旱災情,在重慶開會極盡奢華
3月28日:《重慶晚報》刊出〈網絡神獸古鴿(Google中文名谷歌諧音)遷移記〉文章,隱喻谷歌撤出中國事件
3月1日:全國「兩會」前夕,《南方都市報》等17家媒體(網站)發表「共同社論」,呼籲當局廢除戶籍制度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