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艾未未看香港:年輕一代在變 關心中國政治

專訪
艾未未看香港:年輕一代在變 關心中國政治

中國最敢言敢行的當代藝術家艾未未近日來港,他察覺到香港的年輕一代正「發生變化」,尤其反映在他們對中國政治的關心上。但他認為,香港未有充份利用本身的優勢,包括言論自由,去表達觀點,去影響中國,「香港是難得的一片土地,在中國這個特殊時期,有可能成為非常有意義的地方。」
記者:陳沛敏 雷子樂

上周抵港的艾未未昨日接受本報訪問。他來過香港四、五次,上次是五年前到中文大學建築系講課;這次來港,他說香港的樣子沒變,但經歷回歸快13年加上面對全球化衝擊的香港人卻肯定有變。透過網絡和實際接觸,他發現香港年輕一代正在改變,他們關心中國政治,也意覺香港已成為中國政治的一部份。
艾未未過往親身認識的香港年輕人不多,此行才赫然發現twitter上他有很多「推友」(用twitter的網友)原來是80後的香港年輕人,昨晚他們還相約在銅鑼灣吃飯交流。

評香港人:身份不明確

艾未未在來港的路上,透過twitter說「去另一『制』很不習慣。」翌日又形容香港是「一個有文明秩序的地方。」他認為,香港這一「制」有相對的民主政治和自由優勢,人們普遍教育水平較高,但文化方面不主動,缺少自我認識的願望,一直處於身份不明確的狀態和長期的依附關係,「以前是英國人,現在是中共。」
艾未未認為,「香港作為這樣的一個城市,有這樣的密度和位置,資源卻未有被利用好。」例如言論自由,香港沒有就面對的很多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未有對中國的政治發揮足夠的影響力。年輕一代覺得這些都必須改變,「香港是難得的一片土地,在中國這個特殊時期,有可能成為非常有意義的地方。」至於香港具體可怎樣影響中國,他只說「有太多可能性」。
早被西方喻為中國當代藝術頭號領軍人物的艾未未,近年更積極參與維權和公民運動,引起國際關注。5.12汶川地震後當局不承認豆腐渣工程害命,他發起「公民調查」,跟義工搜集死難學生的資料,一個名字是一條有血有肉有父有母的生命,至今已記錄了5,212個孩子的資料。他到成都要為譚作人辯護作證,卻被公安打至腦積血。艾未未說,他做的跟他的藝術不可分,因為藝術關乎表達權利和自由,「對藝術家來說,這是非常基本的問題。沒有自由表達的權利或不能維護他人表達的自由,這社會不會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社會。」

《艾未未部份作品》
木雕中國地圖、參與設計鳥巢

《艾未未部份作品》
可口可樂標誌漢代甕

抗極權 為害怕的人說話

艾未未說,他的言行是「為害怕的人說話」,極權社會靠威脅他人來完成管治,包括剝奪人們獲取訊息和表達的自由,「多數人會自我訓練成自我審查或恐懼的動物,這種動物越來越多的時候,這社會會發生本質的變化。」因為維持極權的,再不只是統治者,也包括不願說話的被統治者。艾未未要為害怕的人說話,「希望影響更多人,讓很多人自己出來說他們要說的事情。」

《艾未未部份作品》
以艾未未陶瓷西瓜作品作圖案的CommedesGarconstee

艾神講座
藝術沒有政治不能生存

艾神來了!內地與本港網民尊稱為「艾神」的艾未未,昨晚先在藝術中心與公眾交流,再跟大批年輕人聚會。講座全場爆滿,晚餐聚會也熱鬧非常。艾神說:藝術沒有政治不能生存,政治沒有藝術會變得乏味。
艾未未傍晚在灣仔香港藝術中心出席講座,討論藝術及政治。其間他說到:「你很少能在公共地方見到好的公共藝術。可能是沒錢,可能是因為大眾根本不關心,但一些網絡行動,如我們每天在推特(twitter)上發死難學生名字,也是一種公共藝術。」席間,有觀眾提問:「藝術與政治的關係是甚麼?」艾未未答:「藝術沒有政治不能生存,政治沒有藝術會變得乏味。」
完場後,艾未未與一群香港人聚會,當中以80後年輕人為主,活躍社運的年華、余一心等都有參加。談天說地之餘,各人輪着跟艾神合照,像歌迷見偶像一樣興奮。

論香港公投:太好了

與本港青年短敍過後,艾未未感到香港年輕人的社會參與及責任感很強,他相信這是由於香港資訊發達。他又得悉,香港不少年輕人最近發動反高鐵運動,他認為高鐵關乎社會上每一個人,年輕人的參與是好事,可推動香港更自由、更民主。被問及香港正進行五區補選變相公投,艾未未形容這事太好了,又說港人應堅持一人一票普選。
在facebook發起「對河蟹福音說不」群組的80後醫生歐陽英傑也有出席聚餐,他說艾神是他偶像,「我自己係個blogger,而艾未未更加係中國最有名嘅幾個blogger之一,搞藝術好震撼,所以我好欣賞佢。」
本身從事藝術創作的年華說,她認識艾未未,是今年2月看到內地藝術家示威抗議北京008藝術區被逼遷,場面震撼。適逢香港政府的所謂活化工業大廈政策,正威脅香港藝術家的生存空間,很想借今次機會跟他交流。
「救救中國災難寶寶」遊行發起人蔡淑芳也有參與交流聚會,她希望把早前收集到的一批黃絲帶交給艾未未,這些絲帶都寫了災難寶寶的名字,藉此表達香港人支援內地災難同胞的心思。

艾未未昨晚與香港人晚餐聚會,當中多數是80後年輕人。黎樹雄攝

萬眾期待
下月首次在港舉行展覽

艾未未的作品經常在外國著名博物館展出,卻從未在香港舉行展覽。下月他將與美國藝術家VitoAcconci於上環「Para/Site藝術空間」舉辦合作企劃展,昨晚二人在灣仔藝術中心先來一場講座,跟香港公眾交流,200個座位卻吸引了400多人報名訂座,開場後門外仍擠滿想候補入場的觀眾。

設計鳥巢 評京奧虛偽

53歲的艾未未是中國已故著名詩人艾青的兒子。1958年艾青被打成右派,艾未未隨父母下放新疆。長大後他回到北京,入讀北京電影學院,跟名導演張藝謀、陳凱歌是同學,後來留學美國紐約,93年回國。
涉獵建築、雕塑、設計、行為藝術,08年北京奧運他參與設計主場館「鳥巢」,卻同時批評京奧虛偽,把體育作為政治宣傳手段,連京奧開幕禮也沒有出席。他又經常透過網絡發表文章,批評時政,近年經常用twitter發佈消息,推動公民行動。
艾未未曾獲英國雜誌《藝術評論》評選為「全球當代藝術界最有影響力100人」的第68位,是排名最高的華人。今年秋天,他將應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Modern)邀請,策劃大型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