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國聯邦備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和現任主席伯南克所推行的貨幣政策,我實在不敢恭維,就是有這樣的貨幣政策,才會導致資產泡沫於2002至2007年期間在全球各地湧現。事實上,信貸泡沫所產生的「財富假象」,並未能真正惠及美國經濟,如今「有工開」的美國人較1999年還要少,同時,該國的經常賬和貿易赤字卻顯著擴大。
造就新興市場崛起
當1998年過後,美國人開始過度消費,這造成了工業生產和資本投資加快流到亞洲,尤其是中國。與此同時,技術亦一併轉移開去。因此,在過去10年裏,美國貨幣政策所做的少數好事,就是推動中國以至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
作為中央銀行自然有權狂印銀紙,但就未必確切知道注入市場的資金將會到哪裏去。央行其中一件最具威力的「武器」,就是控制資金流量,可是資金不一定會流到央行心目中的目標。
以美國為例,剩餘的資金流出海外,致令美元低迷,並且造就新興市場股市跑贏全球其他市場,以及刺激新興市場經濟飛升。
我在上文中特別提到工業生產、資本投資和科技轉移,原因是我發覺一些西方人依然很自負,認為美國和歐洲的公司在研發工作上佔盡優勢,所以可享受較高的毛利率;另一方面,卻認為亞洲企業只懂得聘用廉價勞工做簡單的小手作,毛利低微。實情是,在亞洲進行研發的成本遠遠低於在西方國家,故此越來越多西方企業把研究工作搬到亞洲,尤其是中國和印度。如今,在亞洲區參與研發的人才數目,較西方有過之而無不及。
根據我的推測,在一段日子過後,亞洲的競爭力會越來越強。所以,西方國家的人士需要為自己和下一代做好準備,以應付教育水平提高了的亞洲人的競爭,到頭來西方國家人士的工資水平,可能會受到影響。
我早前曾提及,在西歐和美國,融資未有着落的債務,是未來一大財政難題。問題在於沒有任何一個黨派膽敢站出來,告訴廣大的美國人,他們將不能享受政府所答允的社會保障和國民保健補助。甚至乎,沒有一個黨派願意公開討論這個事實。
歐美國債不宜沾手
美國政府開出的106.8萬億美元的社保和國民保健「支票」,能否兌現,依然成疑。據估計,在2030年之前,接近五成的稅收須用於社保和國民保健方面。
正如我先前所解釋,投資者應該投資於亞洲市場,至於美國和西歐國家的政府債券,還是少沾手為妙。根據往績,股市往往在4月份有好表現,但由於美國股市極度超買,因此不排除大市會在短期內向下調整。
麥嘉華
(本欄隔周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