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天主教神職人員的性醜聞,越鬧越大。美聯社取得信件,證實本篤十六世(PopeBenedictXVI)早年還未出任教宗時,曾書面反對免除一名性侵兒童的神父職務。教廷一直指有關指控只是流言蜚語,但信件踢爆教廷講大話,企圖掩飾教宗包庇性罪犯神父的真相。
美國奧克蘭市基斯勒神父(StephenKiesle),早於1978年承認涉性侵兒童案,教區1981年已想免去他職務,但拖拉四年未解決。1985年,原名拉青格(JosephRatzinger),時任教義部部長的本篤十六世,向教廷撰寫信件,表示反對免去基斯勒的職務,聲言此舉是「為了教會聲譽着想」,信末還有他的親筆簽名作實。
梵蒂岡一直強調,教宗早年擔任教義部部長期間,並沒有包庇孌童神父;而事實卻是,他這封簽名信件發出後,基斯勒即可以在教區多待兩年,其間繼續接觸兒童。今次這封信件曝光,明顯是本篤十六世歷來最嚴重的指控。
教會的大話,還包括另外兩名性罪犯神父。加拿大已故主教溫德爾(JosephWindle)1993年曾撰寫信件,指一名神父獲晉升為梵蒂岡主要官員前,加國教會早知他曾涉及性罪行,教會其後更跟梵蒂岡商討保密方法。
烏拉圭教會桑坦那神父(JuanSantana),前年5月在玻利維亞強姦三名12至17歲青少年,連國際刑警都向他發出拘捕令,但他逃亡至烏拉圭家鄉,與家人同住逾年,烏拉圭教會雖然知情,甚至知道他身在何方,但也只是免去他神父職務,沒有向警方舉報。
梵蒂岡教廷前天(周五)已確認教宗早年的信件,發言人貝內德蒂尼神父解釋,教宗當時無意掩飾事件,反而是想教廷多關注事件,教廷律師則指媒體對教宗妄下判斷。
新指引增醜聞透明度
醜聞纏身,梵蒂岡決定增加教廷處理醜聞的透明度,最快明天便會在網上張貼指引,除了要打擊神職人員孌童癖行為,也解釋處理神職人員性罪行的程序,聲言教廷必須要和執法機構合作,挽回公眾信心。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