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在長假期後進一步上升,除了繼續由內銀股帶領之外,一些落後股份,例如:電訊、資源、本地銀行及半新股亦接力造好,恒指在3個交易天內又進賬671點。港股踏入第二季終得以打破首季的悶局,恒指急急反彈而趁機沽貨套現大有人在。
股民捱足兩個多月,恒指始見邁向1月中的高位,對於至今仍未被悶出局的短線客來說,其實已是「耐力」的表現,趁勢鬆綁實不足為奇。但從近期引領大市上升的原因,以及資金動向作分析,筆者認為現時並非抽身離場的時候,趁機鬆綁的資金,應按最新形勢入市換馬。
從中美近日的言行來看,人民幣升值的問題已迫在眉睫,雙方在討價還價也得有個解決辦法。中美兩國元首明天(周一)會面前,過去數天已有不少資金先行一步流入,令人民幣滙價及港元滙價偏強,而這個升值的憧憬亦不會因為雙方達成共識,又或兩國領導人會面完畢而告終止。這些流入的資金只會繼續推動升值的希望,不會就此罷休。
這個道理很簡單,一旦滙率作出改動,不論升值2%、3%等(除非大幅度調整),市場也可以認為不足夠,投資者便可無限揣測。若滙價一直不變動,市場更可一直憧憬,成為熱錢的最佳炒作藉口。
這情況正如2005年中,人民幣滙率調升不足3%,但卻令資金不斷流入,買入人民幣資產,務求在資產及滙價雙收。因此,大家不宜輕視人民幣滙價對後市推動的力量。
電訊股值博
除了人民幣因素之外,今周焦點亦會從公司業績轉向經濟數據,包括3月份新增貸款數字、消費物價指數等,而更受關注的是外貿數字,這個數字又可為人民幣滙價產生不少的聯想空間。
環繞人民幣升值議題,直接受惠的為電訊、航空及內房股,但若綜合內地政策、外圍市況以及本周五內地推出股指期貨等因素一併考慮,筆者認為兼具三網融合,兼且落後的電訊股較值博。中國移動(941)為落後之選,並可推動今周恒指上試22700點水平。
受惠於政府推動寬頻發展,中國電信(728)可作中線。而一直建議的電訊設備股中興通訊(763)、京信通信(2342)續可趁低吸納。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