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夫婦錢少目標多 靠父母置業成家理財診療室:月供$4200 十年還80萬債

80後夫婦錢少目標多 靠父母置業成家
理財診療室:月供$4200 十年還80萬債

「80後」夫婦靠父母資助結婚上車,並在樓市賺到第一桶金,雄心壯志冀利用每月盈餘投資,達成生育、進修及還債三大目標。CFP認可財務策劃師謝汝康指,二人計漏潛在及隱藏開支,家庭盈餘其實不多,應記錄每月開支,才制訂投資計劃。以兩人收支計算,每月可投資4200元,年博9厘回報,估計10年後可儲81萬元。 記者:余美玉 攝影:程志遠

馬生、馬太去年分別還清學生貸款,手上積蓄無幾,不過因男方父母希望二人盡早「拉埋天窗」,故在家長資助下結婚置業,「我倆看中沙田一個200萬元單位,由老爺奶奶出資60萬元首期,另結婚擺酒開支20萬元,合共80萬元。」

趁物業升值換樓

近日樓市大旺,單位已升值50萬元,故將單位沽售套現還清按揭後,共得110萬元,旋即於元朗買入一個新樓盤,買入價420萬元,「新盤環境好,交通又方便,舊樓都有得升,但新樓升值潛力肯定更佳。」二人承造八成按揭,繳付首期84萬元後,賣樓後所得餘下26萬元。
夫婦每月支出2.5萬元(圖1),計劃利用每月家庭盈餘1萬元及現金26萬元,藉投資達成三個目標,「我們計劃兩年後生仔,老公亦想進修,預算大約需25萬元,我們最多可承受蝕一半本金的風險。」此外,馬太希望在10年內將80萬元還給奶奶。

-個案-

讀者:馬生(30歲)、馬太(25歲)
職業:市場研究員
月入:共3.5萬元
每月支出:2.5萬元
資產:現金26萬元、股票市值約7萬元、自住物業(買入價420萬元,尚欠八成按揭)
症狀:對開支沒有周詳計算

目標:
1)2年後生孩子,生育費約4萬元
2)2年後馬生攻讀碩士,學費共21萬元
3)10年內還80萬元結婚使費給馬老太

投資
六成資金攻新興市場

二人想於兩年後生孩子,及馬生攻讀碩士課程,預算分別為4萬及21萬元。謝汝康表示,由於目標年期太短,加上投資遇上逆市,回報未必達標,建議生育費由26萬元手持現金中撥出(表1)。
至於馬生的21萬元學費,可從現金儲備中撥出,或沽出現持有的7萬元股票幫補,保留較多現金。
由於首兩年未有孩子,只要按息未有大升,建議將1萬元盈餘中的5000元儲起以增儲備,因孩子出生後開支大增,可能未能儲錢。

買內銀勝滙控

現時馬氏夫婦月供2000元滙控(005),持股市值約7萬元,謝汝康認為該類國際大型銀行的增長潛力,已被內地銀行追過,故可考慮改為投資內銀股,「中國市場備受看好,追蹤內地股市的指數基金亦是不錯的選擇,例如標智滬深300(2827)或安碩A50中國(2823)。」
建議新增月供4200元基金(圖2),當中六成資金買策略進取的增長型股票基金,並宜選擇投資地區性而非單一國家的基金,多個新興市場年度化波幅約30%。
另外兩成投資環球債券,餘下兩成買與股市關係性較低的基金,例如貴金屬及房地產,以分散風險,預計兩者年度化波幅分別為10%及20%。
若整個基金組合波幅控制在50%以內,年博9厘回報,估計10年後可滾存81.3萬元,足夠還款予馬老太。至於每月餘下約800元,為免預算太緊,故不建議投資。

分析
先記錄開支 才策劃投資

謝汝康表示,馬氏夫婦要倚賴上一代資產才可置業,加上第一桶金賺得太易,令他們過份自信,換樓根本未經過深思熟慮,「Y世代易受市場影響,認為物業環境好、會所豪華,就等於升值潛力高?」
此外,理財計劃亦不夠長遠,例如兩年後生孩子,之後要否儲教育基金?孩子由太太或工人照顧?選擇前者可能令家庭收入減少,聘請工人則會加重負擔,「很多新婚夫婦的現金流進出尚未穩定,就急不及待計劃各種人生大計,一個二人家庭的開支,不等於兩個單身人士的使費。」他建議新婚家庭每月記錄收支,一年後檢討,之後才制訂投資大計。
此外,生孩子後或要請工人照顧,每月薪金約3500元,加上雜費及學費,平均約2500元。加上供樓按息未來大有機會增加,每加0.25厘,月供將增420元,故要預留多點錢應付,七除八扣後,每月只剩約4000元可供投資。

謝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