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藝術表演被趕絕,是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的悲哀。醉心獨立音樂的「自然活化合作社」發言人黃津鈺表示,面對執法機關的打壓,他們只能縮於工廠大廈的單位,才有表演空間。他慨嘆港人未盡明白文化藝術是生活的必需品,「接受到打樁噪音,接受唔到街頭音樂。」
政府支持 市民投訴
談及文化藝術工作者街頭表演被票控,黃津鈺即時想起國畫大師徐悲鴻的弟子龐均,年前來港取景素描,先後在三處地方被驅趕,他直言在台灣,即使跑到妓院等敏感地點取景,也未遭受如此對待,直言本港可悲。他說,本港完全沒有西方城市的busking(街頭賣藝)文化,在行人隧道或公園以樂器演奏,難逃被干擾的命運,藝團也沒有勇氣走到行人專用區作街頭表演,「啲人完全唔明文化藝術,可以增加城市歸屬感。」
街頭音樂表演者龔志成上月於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舉行三場街頭音樂會,三次均收到鄰近居民的噪音投訴,警方也數度到場要求降低聲量。諷刺的是,舉辦是次街頭音樂會本身得到政府支持,市民是否懂得欣賞卻是另一回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