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國財長蓋特納訪問中國,人民幣滙率問題成為巿場焦點。早前美國財政部宣佈押後公佈貨幣政策報告,表面上看來是給予中美兩國有更大空間尋求共識。可是推遲公佈貨幣政策報告,也同時意味若短期內中美兩方未能達成協議,中國被美國列為貨幣操控國的機會大增。
撇除外來壓力,究竟中國有沒有促使人民幣升值的需要呢?對中國來說,人民幣升值最主要的好處,是防止中國經濟出現過熱。在金融海嘯期間,中國推出總規模達4萬億元人民幣的擴大內需措施,去穩住經濟。透過行政手段,指令內地國有銀行放寬信貸,使去年全年新增貸款達9.5萬億元人民幣。寬鬆的貨幣政策和信貸政策,使去年中國的GDP維持8.7%的高速增長,但後遺症是,經濟體系資金過份充裕,同時吸引大量海外熱錢流入中國。
控制通脹防經濟過熱
中國坐擁2.4萬億美元的外滙儲備,雖然有外滙管制,但始終不能排除部份外滙儲備,會經不同的途徑,流入內地的銀行體系和實體經濟。最新數字顯示,計算內地巿場流通的現金及企業單位活期存款的M1貨幣供應,增長達39%,較07年8月的高位,再高16個基點。當07年M1貨幣供應增長達22.8%,數個月後,即08年2月,中國通脹率升至8%,可見M1貨幣供應和通脹有密切的關係。除了增加存款準備金外,看來當局還要透過加息去控制通脹。參考05年的經驗,當中國加息後,人民幣滙價也無可避免要升值(圖),才能有效減少熱錢流入。
現時中國對人民幣升值,主要有兩大顧忌。第一,是對內地出口業利潤率的影響。現時中國出口企業,不少是從事進料加工,業界指利潤率低於5%。如果人民幣大幅升值,必然會影響出口業生計。第二,是中國持有9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是美國的第一債權國。如果人民幣大幅升值10%,便意味中國持有的美元資產也縮水10%。
花旗分析員預期,中國為了控制通脹和防止經濟過熱,是有需要讓人民幣溫和升值,最快會在今季出台,但估計今年人民幣升值空間只約百分之三。以現時1美元兌人民幣6.82水平計算,預期今年年底美元兌人民幣會跌至6.62。
我們相信,容許人民幣升值之餘,還需要配合其他改革滙率制度的政策,使人民幣定價更具彈性,當中包括擴闊人民幣每日上落交易區間,和將人民幣滙率同一籃子外幣掛鈎。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