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分鐘閉門式會談,對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會帶來甚麼樣的變化呢?美國財長蓋特納日前到訪北京,與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會晤,雖然兩國未有透露會議內容,但《紐約時報》隨即引述消息,指內地將會在短期內讓人民幣一次過升值。無獨有偶,蓋特納在4月3日宣佈,把原定4月15日公佈的貿易夥伴滙率報告延後,並推遲決定是否把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大大減輕兩國就人民幣滙率爭拗的火藥味。
然而,筆者對於人民幣會在未來數天一次性大幅升值的看法,仍甚有保留。首先,人民幣一次性大幅升值,將會對內地出口企業帶來嚴重打擊,個別純利率偏低行業,包括紡織業和輕工業等,盈利能力將會受到嚴重影響,對中小企的衝擊更會是災難性。
此外,人民幣升值亦會增加美國入口中國貨的成本,勢難改善美國對中國貿易赤字問題。
言猶在耳,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上月14日,在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後高調宣佈,人民幣滙率從未有被低估,未來將會維持人民幣滙率基本穩定。由於中美兩國在未來3個月,將有多次在國際會議上「過招」的機會,包括4月份舉行的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5月份舉行的中美戰略及經濟對話,以及6月份舉行的G20領袖峯會。綜合上述各點,內地料以循序漸進方式,改變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透過擴大波幅範圍而並非一次性升值。
受惠股或獲利回吐
筆者3月14日在本欄《內地料年中才加息》中指出:「內地接二連三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意味貨幣政策已出現明確轉向訊號……但由於歐美各國短期內『退市』無望,若果內地過早展開加息周期,境外熱錢流入速度勢必加快,會對人民幣升值構成額外壓力,亦會令人民幣資產泡沫化問題惡化……筆者預期,兩會後隨即拿出『工具』,立即加息機會只會有限,合適時間可能在今年年中。」
隨着內地發行3年期央票,進一步確立筆者看法。人民幣升值憧憬,料對內地保險股、零售股和航空股帶來短暫刺激作用。然而,由於股價已超前反映利好因素,若然人民幣短期升值憧憬落空,即使是受惠股亦難免出現獲利回吐。
黃德几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董事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