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低附加值企業來言,人民幣若小幅升值亦會侵蝕其盈利,求變是他們唯一出路。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建議,低附加值企業可以向勞動力、土地成本較低的內陸地區遷移。
減升值壓力 帶動內陸經濟
哈繼銘認為,人民幣升值對於高附加值的企業影響較小,對低附加值的有一定打擊,但仍可通過產品結構升級、區域轉移來減輕升值壓力。低附加值企業向內陸地區遷移,既有利於帶動內陸經濟,縮小與東部沿海地區差距,又可全面提升消費水平,拉動經濟增長。近期中央出台的相關中西部區域振興計劃,正是鼓勵產業向中西部轉移。
他指,人民幣升值對中國企業的影響要動態分析,05年至08年,人民幣累升約20%,也未有企業大規模倒閉。內地企業互相競爭才會利薄,一旦升值,可能集體推高價格以保證利潤。
法國巴黎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認為,人民幣升值將打擊中國出口企業,同時也對美國消費者不利。若中國出口企業成功將上漲的成本轉嫁消費者,將增加美國消費者負擔;若無法全數轉嫁,中國出口企業只能壓縮利潤空間,或減少直至停止出口,中美貿易互補,中國出口的產品,美國本身並不生產,只能轉向其他國家進口,故此中國減少出口對貿易失衡、美國創造就業毫無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