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好轉,但大學生身價未見改善,大學聯校就業資料庫今年至今收到70份暑期工空缺,超過四成月薪在5,000元或以下,當中三份更低至2,000元。有公司「響應」立法會議員張宇人建議,以時薪20元聘請大學生任公關助理。勞工界批評部份企業將大學生視為廉價勞工,但商會認為出價合理,反指最低工資明年實施後,僱主不能再提供低薪實習機會,反而不利學生累積工作經驗。
大學聯校就業資料庫顯示,昨共有約70份暑期工在網上進行招聘,空缺月薪由2,000元至8,000元,時薪則由20元至100元不等。有三間公司以月薪2,000元請大學生任暑期工,時薪隨時低於10元,其中一間以低薪請人的基金公司,指明求職者必須為碩士生,而且須修讀會計或金融學科。另一間公司提供的空缺美其名是實習職位,但職責包括打字及檔案處理等,工作性質與文員無異,但月薪同樣2,000元。
明年再無超低薪暑期工
張宇人早前建議最低工資時薪20元惹來強烈批評。有公司跟足張宇人「指示」,以時薪20元聘請公關助理,負責接觸傳媒及撰寫新聞稿。職工盟組織幹事李凱對企業用2,000元賤價請大學生表示震驚,批評部份僱主借培訓之名,把學生當作廉價勞工,十分可恥,期望最低工資立法後,情況改善。
根據最低工資條例建議,除非實習計劃附帶學分,並且與課程有關,否則所有有實習空缺都受最低工資保障,即明年暑期起,超低薪暑期工將絕迹就業市場,企業若要請實習生便需調高人工。
不過,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表示,僱主聘請大學生做實習生是基於社會企業責任,希望為年輕人提供在職培訓,日後若實習空缺也受最低工資保障,僱主便會卻步,「一係直頭唔請,一係請少啲。」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