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亞太研究所日前發表調查,指香港不再和諧之餘,更推算全港有150萬人認同激烈抗爭,已陷於暴動邊緣。作為煲呔頭號智囊的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立即撰文指香港陷暴動邊緣是言過其實,又指社會對解決各種矛盾方法缺乏共識,形成社會有「坐困愁城」的感覺。
不過有政界中人對單仁說,弄至今天局面,全因劉兆佳「斷錯症」,一直將社會矛盾激化當作經濟問題引發,刻意避開當中涉及的政制及普選問題。
有政界中人對單仁說,其實早在董建華年代,已有不少政界、商界及學者指出香港社會矛盾不斷上升,當年老董叫佳叔成立社會凝聚力小組,找來當時仍是中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系主任、現時公民黨主席關信基做召集人,當時關教授等人已苦口婆心提醒政府,社會分化越來越嚴重,可是老董完全不當一回事之餘,更將社會凝聚力小組報告束之高閣。
社民連有壯大空間
之後幾年香港社會矛盾不斷惡化,不少人均認為與香港沒有民主,政府施政不理民意有關。佳叔卻「識做」地斷症,認為主因是經濟問題,和民主與否無直接關係,之後又用中策組資源,搞了不少有關中港融合、泛珠三角合作研究,對阿爺甚至西環來說,自然是政治正確的決定,可是如此這般「斷錯症」,令香港社會內部矛盾不斷升溫,同時也令走激進抗爭路線的社民連有壯大空間。
有官場中人更對單仁說,就算不用中大民調,官員之間也深深感受到民怨民憤有爆煲危機,原本政府應該利用中策組,廣泛聽取社會不同階層民意,可是現在中策組非全職顧問,不是富豪、建制政治人物第二代,就是政治立場親政府的人,根本無法反映社會真正民意,作為中策組首席顧問的佳叔,又豈能不負上責任。
要解決香港社會矛盾,盡快落實雙普選,已是無法迴避的問題,但佳叔到今天「水浸眼眉」,仍然死撐與政改「無必然聯繫」,如此忽視現實,恐怕社會的激進抗爭,只會不斷升級,香港陷於暴動邊緣,絕非言過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