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故事 - 古德明

平常的故事 - 古德明

一九六○年代銀幕脫衣孃狄娜死了。報刊連日長篇累牘報道,或戀戀不忘,回顧她前半生的美乳豐臀;或嘖嘖稱羨,誇讚她下半生經商有道;或凜凜大義,推崇她一生嚮往共產主義,愛國之情入骨。三件事加起來,幻化成一個所謂傳奇人物。有報紙發表贊詞說:「狄娜體現了『識時務者為俊傑』的真諦。『奇女子』稱號,千秋不廢。」
但我始終看不出狄娜奇在哪裏。
第一,狄娜晚年寄語新一代脫衣孃:「我以前被嘲為『乳房大,腦袋小』,內心十分難受。求名求利,不能靠色相:色相給我的不是利,而是污名。」她憑脫衣走紅,名利雙收之後,就歸咎那個「荒謬的演藝時代」,仿佛自己是受害人,冰心一片。這實在平常不過。今天那許多縉紳名媛,哪個不是這樣,走紅途徑彼此有點不同而已。
第二,狄娜追求共產主義理想,過的則是大資本家生活,年前上無綫電視做節目主持,穿的每一套衣服,都以十萬元計算,等於大陸貧家十年生計。這也平常得很。中國共產黨千千萬萬位典型幹部,哪個不是這樣,只有過之,斷無不及。
第三,狄娜的愛國情操,初見於一九七四年,她宣佈破產,說是響應文化大革命;再見於一九八九年,她筆蘸六四碧血,和中共簽署機場導航系統買賣合約,獲利無算。這更是平常裏的平常。香港那些聲聲愛國的貴人富商,哪個不是和狄娜一樣,可以歌頌文革,可以無視六四。當然,他們未必有「破產後不旋踵就致富」這場動人表演。
而狄娜致富,也沒有什麼奇怪。「漢皇重色思傾國」,那不只是唐玄宗的事。狄娜三十年前能夠和中共軍方做生意,喚雨呼風,可謂情理之內,意料之中。
我國憑色相為生的奇女子,和狄娜截然不同。明朝末年,秦淮名妓方芷下嫁朝士楊文聰。楊文聰擅畫梅花,但攀附姦黨,士林不齒,方芷却不畏人言,正告夫婿:「妾前見君畫梅,花瓣盡作嫵媚態,而老幹橫枝,時露勁骨,知君脂韋(圓滑)隨俗,而骨氣尚存。」後來滿清鐵騎踏破明朝江山,楊文聰本來可以跟隨姦黨投降,方芷却拿出草繩匕首相勸:「男兒留芳貽臭,所爭止此一刻。」楊文聰慷慨而起,自縊殉國;方芷引匕首刺喉,也赴黃泉。姊妹李香君聞訊,歎息說:「方姊,兒女而英雄者也,作事不可測,乃如是耶!」(《諧譯》卷四)今天,方芷大概會被評為不識時務。
今天,狄娜獲大小報刊盛稱為「奇女子」,這說穿了其實也是常情。脫衣的艷女,眩目的財富,試問有幾人不為之神馳。

古德明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