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元玉璽創兩項拍賣紀錄

億元玉璽創兩項拍賣紀錄

【本報訊】璽,由秦始皇起已是中國帝王權威象徵;一顆小小的清乾隆帝御寶題詩「太上皇帝」白玉圓璽,昨以9,586萬元天價成交,叫價期間一口價達800萬元,它同時創了「白玉」及「御製玉璽」兩項世界拍賣紀錄。「奪璽者」相信是華人,蘇富比稱中國珍品近年多已由華人買家投得。此外,東珠朝珠等也破多項紀錄,令蘇富比春季拍賣總成交額近20億元再創新高。

唯一圓形 乾隆愛不釋手

蘇富比春季拍賣昨日閉幕,最後的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氣氛熱烈,清乾隆帝御寶題詩「太上皇帝」白玉圓璽,底價3,000萬元,叫至4,200萬時,一電話競投者突然喊價5,000萬,及後一位現場買家「以一敵四」,與其他電話競投者爭持,終成功「奪璽」,成交價9,586萬元,刷新白玉及御製玉璽拍賣世界紀錄。成交價較07年蘇富比創下的白玉世界拍賣紀錄46,247,500元,高逾一倍。
乾隆退位(1796年)翌年當太上皇,刻製20多個御璽,只有這是圓形,直徑及高度同為4.7厘米,方便乾隆把玩,並於鍾愛書畫蓋印。璽印經常可見,包括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唐代韓滉《五牛圖》卷,證明乾隆對其愛不釋手。
奪璽者更同場成功競投其他最少六件珍品,蘇富比中國藝術部國際主管仇國仕不肯透露買家是否華人,但承認中國珍品拍賣市場現以中國買家最多,不少瑰寶因而重回中國。
拍賣行近年均積極拍賣玉璽,乾隆的「乾隆御筆」白玉璽,08年10月在港由其他拍賣行以6,338萬元成交。普藝拍賣行副主席莊志崗指出,乾隆玉璽數量有限,令拍賣價屢創新高。
另一件清18世紀御製東珠朝珠,由一名電話競投者以6,786萬元奪得,也創御製珠寶拍賣世界紀錄。仇國仕說朝珠是清代重要官飾,這條東珠只有皇帝或皇太后可佩戴;五條傳世同類朝珠中,多屬19世紀,只有它屬18世紀,極為罕有。

春季拍賣 成交額近20億

六天的蘇富比春季拍賣會,總成交額達1,998,193,520元,仇國仕說這顯示拍賣市場復蘇速度驚人;金融海嘯時,買家都保留珍品以免被壓價,大半年後相繼在市場推出,結果多以天價成交。

「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春季拍賣」創紀錄精品

清乾隆帝御寶題詩「太上皇帝」白玉圓璽
成交價:9,586萬元
創御製玉璽紀錄、白玉紀錄

清乾隆銅胎畫北京琺瑯「富貴萬壽」圖三層提匣
成交價:2,754萬元
創北京琺瑯器紀錄

清十八世紀御製東珠朝珠
成交價:6,786萬元
創御製珠寶紀錄

清乾隆御製竹黃御製詩「九如靈芝」圖如意
成交價:1,578萬元
創竹雕紀錄
資料來源:蘇富比

內地富豪搶高成交價

【本報訊】近年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價屢創新高,絕大部份由內地買家以天價投得。有本港收藏家坦言,內地炒股炒樓致富的暴發戶近年轉戰中國藝術品巿場,瘋狂炒賣下藝術品炒至不正常超高價。
普藝拍賣行副主席莊志崗表示,中國藝術品拍賣巿場的買家絕大部份是華人,隨着內地經濟迅速發展,湧現一批購買藝術品作收藏或投資的富豪,帶動拍賣巿場升溫,「好似一啲大師名畫,底價700萬元,可以搶高至3,000幾萬成交。」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本港收藏家指,大部份內地買家均屬炒樓炒股票致富的暴發戶,「佢哋炒樓炒股贏咗錢,咪炒埋中國藝術品。佢哋根本唔係收藏家,否則點會將清朝嘅古董,搶高到貴過明代古董咁唔合理;年代越久嘅物件正常應越貴。」

蘇富比春季拍賣會昨閉幕,六日拍賣總成交額接近20億元。法新社

盲目搶購 易起泡沫

另一名收藏家唐楚男表示,內地買家出高價盲目搶購,容易起泡沫,「我曾經出席一個拍賣會,其中一件拍品係傅抱石嘅畫,底價只係20萬,根本平到唔合理。當時現場有大陸買家叫價到40幾萬,有在場人士話呢幅畫真偽有問題,點知佢大大聲話『我說行就行』,真係亂咁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