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銅人 曾侯乙建鼓底座上榜世博8大國寶壓軸 展中華五千年文明

針灸銅人 曾侯乙建鼓底座上榜
世博8大國寶壓軸 展中華五千年文明

當世界各國將攜帶國寶參加上海世界博覽會之際,中國不甘示弱,將在全國精挑八件國寶級文物擺放在中國館,據悉當中包括一件擁有2,500多年歷史的曾侯乙建鼓底座和一件有350多年歷史的針灸銅人模型。學者指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勢將成為中國參展的壓軸戲。

湖北省博物館市場部主任馬業平透露,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正從全國挑選八件國寶文物參加展覽,其中湖北佔了兩件:一件是青銅器曾侯乙建鼓底座,另一件是明代針灸銅人模型。前者是1978年出土的先秦時期國君曾侯乙的隨葬品,至今有2,500多年的歷史;後者至少有350年歷史。

循四大發明挑選展品

目前未知另外六件參展文物為何。馬業平昨接受本報電話查詢指,相信中國館會循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以及科技發展水平歷程,挑選展品。他稱,湖北館在世博期間,也會展出兩件同是國寶級文物的饕餮紋銅鼓和太陽神石刻。
馬業平指,曾侯乙建鼓底座是中國青銅冶煉的巔峯之作,由16條大龍和數十條糾結纏繞的小龍組成,龍身互相纏繞鏤空,並鑲嵌綠松石,「那個工藝,到現在都無法復原,更沒有複製品,是獨一無二的」。針灸銅人則是古代宮廷醫家研習針灸的模型,「說明早在幾百年前,中國人就對人體經絡穴脈有精確的研究」。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設計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也對本報指,名為「東方之冠」的中國館,採用了中國傳統居中升起、層叠出挑構思,四周用巨型篆體標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加上大量歷史文物,「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中華歷史文化肯定會成為上海世博會的壓軸戲」。

《曾侯乙建鼓底座》
先秦作品(距今約2,500多年),青銅冶煉巔峯之作。由八對大龍和數十條小龍組成,龍身纏繞鏤空並鑲綠松石。

法國寶25日運抵上海

除丹麥的國寶美人魚銅像已運往上海外,法國七件價值7億歐羅(下同.約72億港元)逾百年歷史的國寶藝術品,亦將在本月25日送往上海,當局還為其投入高達5億歐羅(約51.7億港幣)的保額。新西蘭除將展出國寶毛利寶玉外,還將展出向上海博物館借展的一個至今擁有5,000年歷史的珍貴玉琮,以示珠聯璧合。
《武漢晚報》/本報記者

世博各國重要展品

-法國國寶-
《晚鐘》
TheAngelus米勒作品

-法國國寶-
《阿爾的舞廳》
TheDanceHallinArles梵高作品

-法國國寶-
《陽台》
TheBalcony馬奈作品

-法國國寶-
《咖啡壺邊的婦女》
WomanwithCoffeePot塞尚作品

-法國國寶-
《化妝間》
LaLoge博納爾作品

-法國國寶-
《餐點》(又名《香蕉》)
TheBananas高更作品

-法國國寶-
《青銅時代》
TheAgeofBronze羅丹作品

-丹麥國寶-
《美人魚銅像》

來源:上海世博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