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書被發現有問題 涉十萬元封下屬口洪良核數師遭廉署拘控

招股書被發現有問題 涉十萬元封下屬口
洪良核數師遭廉署拘控

【本報訊】香港證監會上周突勒令上市僅三個月的洪良國際(946)停牌,並入稟凍結其資產,破天荒擬將洪良集資所得的9.97億元退回投資者,震動市場。廉政公署昨起訴作為洪良核數師的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一名高級經理,指他向一名下屬提供10萬元賄款。據了解,有人發現洪良招股書的會計師報告有問題,卻被要求「隻眼開隻眼閉」。證監會更指出,洪良的招股章程載有重大虛假或誤導性資料。畢馬威則透露,是透過內部舉報熱線揭發事件。記者:陳沛敏、黃武榮

廉署昨日落案起訴畢馬威32歲高級經理梁思哲,控告他就洪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全球發售股份,涉嫌向其下屬提供10萬元賄款,涉嫌違反《防止賄賂條例》第9(2)(a)條。被告暫准保釋,今晨在東區裁判法院提堂。控罪指,被告涉嫌今年2月20日,與另一名人士向畢馬威一名僱員提供10萬元,作為就洪良招股書擬備會計師報告的報酬。

分店數目營業額全不準

證監會昨日在聲明中指出,洪良在去年12月14日的招股章程嚴重誇大了公司財政狀況,並披露重大的虛假或誤導性資料,投資者可能基於這些資料認購洪良的股份。據了解,廉署早前接獲證監會轉介,調查事件,發現畢馬威有職員發現招股書的會計師報告有問題,卻被行賄要求「隻眼開隻眼閉」,不要就事件張聲。
據悉,招股書提到的約2.37億元現金,至近期為止遠低此數;更離譜的是,分銷商或分店數目也有差距,因此招股書提到的營業額、盈利甚至毛利全不準確。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昨晚發表聲明,表示此涉嫌賄賂事件是由其內部舉報熱線揭發,調查後涉案員工已被停職。畢馬威同時向監管機構舉報事件,並將繼續與監管機構合作進行調查,強調該所內部規則和程序,明確禁止任何人向員工作饋贈。
證監會3月29日緊急入稟要求法院發出臨時強制令,高等法院昨頒令,繼續凍結洪良國際控股及其四家全資附屬公司的資產逾9.97億元,金額相等於洪良去年12月首次公開招股集資所得款項。證監會至今發現約8.32億元存於洪良及其四家附屬公司的銀行賬戶內,正繼續查訊,找出餘款下落。
若指控成立,證監將尋求法院命令,安排洪良上市籌得的資金歸還當時認購並仍然持有洪良新股的投資者,以及在洪良上市後曾購入其股份的投資者。此舉可謂香港金融史上罕見。
有台灣「鞋材大王」稱號的蕭登波,因洪良招股書涉嫌「造假」上星期被證監會勒令停牌。停牌後,蕭登波與公司高層仍「理直氣壯」揚言聘請律師行「查明真相」。本報昨日致電洪良主席蕭登波和執行董事胡金淑查詢,一名原承認為蕭生的人士在記者提問後,馬上稱他只是替蕭登波聽電話,蕭登波正在開會,對廉署行動不知情,只說蕭登波一定會返港處理此事,至於何時,不能代答。胡金淑則昨日整天在福建公司開會,未有回覆本報查詢。

洪良上市當日,香港台灣工商協會會長江素惠(左)及中華旅行社總經理楊家駿(右)齊齊到賀。

大戶:等證監派番啲錢

洪良到底仍保留多少現金流,負責的律師復活假期間曾前往洪良福建的生產基地實地調查。不過,據悉洪良高層過去數日,私下與認購洪良股份的「大戶」聯繫,派「定心丸」,內容與蕭登波早前向傳媒提到的「台灣跟香港的會計制度不一樣,大家對列賬方法的理解不同」類似,又表示「有信心很快會復牌」。不過,該等大戶昨日已不能與洪良負責人取得聯絡,「目前等證監派番啲錢」。

白手興家 製鯊魚衣助泳手奪金牌

上市僅三個月,成為最快爆煲新股的洪良國際,是福建化纖類針織布料生產商,七成收入來自為Kappa及美津濃(Mizuno)等多個海外服裝品牌,以及李寧和安踏等內地服裝品牌,以原設備製造成衣。

擁1.5萬員工

洪良大股東兼主席蕭登波,持有洪良近六成股權,他在台灣素有「鞋材大王」美譽,其一手創辦的台灣南良集團,06年營業額超過250億新台幣(約61億港元),員工逾1.5萬人。
與其他白手興家的富豪相似,蕭登波22歲從嘉義到台南,用61萬元新台幣創業。從最便宜每雙不到10元新台幣的鞋墊開始,往上擴展業務,織布、染整等紡織材料生產領域,往下則開拓波鞋生產、電腦袋、運動背包、潛水衣等,甚至連防彈衣亦能做。去年世界游泳錦標賽中,擊敗「飛魚」費斯(MichaelPhelps)奪得男子200米自由泳金牌的德國泳手比迪文(PaulBiedermann),其身穿鯊魚衣便是由南良所製。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