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剛簽署,進一步確立兩地人民幣結算基地的角色,中銀香港(2388)企業銀行及金融機構副總經理陳文表示,自去年7月跨境貿易開展以來,截至3月底,該行累計已進行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額(滙款交收)已從去年底約3.2億元(人民幣.下同),大幅升超過5倍至逾20億元。隨着試點省分將逐步擴大,加上廣東省試行寬鬆操作安排,他相信有關業務規模未來繼續顯著增長。
人民幣企業賬戶達7000
作為人民幣唯一境外清算行兼本地人民幣業務的主要參與行,中銀在貿易結算額及存款量佔比約達四成,依此推算,本港市場累計的人民幣貿易結算額水平應逾50億元。
陳文透露,若連同涉及使用貿易工具如開立信用狀、跟單託收等非融資性安排,截至3月底,中銀累計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額已逾30億元,交易宗數(滙款交收)亦由去年底約90宗增至214宗;目前透過中銀開立的人民幣企業賬戶,由去年底逾5000個升至約7000個,與該行簽訂人民幣清算及結算協議的參加行(包括本地及東南亞等境外銀行),數目由去年底逾50間增至91間。
息率緊貼滬拆息
經金管局於2月中詮釋人民幣貿易結算安排下的貸款及資金運用後,各銀行近日均積極向客戶推廣本身釐定的人民幣貿易融資及貸款息率,有以固定水平的最優惠利率定價,或與上海銀行同業拆息(SHIBOR)掛鈎作基準。
中銀則以本港銀行同業人民幣拆息(CNYHIBOR)作基準,陳文指有關息率既緊貼SHIBOR走勢,亦反映本港人民幣市場資金供求,目前CNYHIBOR約較前者同檔期息率低約10點子,以此基礎定價,符合企業客戶一貫融資習慣,亦有利推動本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及人民幣拆借市場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