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英明領導何以礦難頻生 - 張華

探針:英明領導何以礦難頻生 - 張華

山西王家嶺煤礦礦難,成功救出一百一十五人,很多人額手稱慶,稱此為「奇蹟」,更歸功於「黨和政府的英明領導」。
如果獲救的一百一十五人確是被困礦工,而整個拯救行動沒有任何造假,毫無疑問,那百多名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落井救人的拯救隊成員,應記首功,而非黨和國家。獲救的礦工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礦井內,找到安穩且有氧氣的高地,然後靠吃皮帶、煤炭及飲尿維生,且持續八天之久,最後絕處逢生獲生,絕對是奇蹟!
不過,這種奇蹟有太多偶然因素,可一不可再,更是不可能複製的。礦井上的拯救行動,只是在最後關頭拉他們一把的外力,就像畫龍點睛,必須要先把龍畫好了,最後才能點睛。拯救行動能否成功,前提是工人能固守保命待援。但一旦再發生這類礦難,礦工必能如此幸運找到待援的立足之地嗎?
過去二十多年,每年發生的礦難平均超過二千宗、逾五千名礦工遇難。如果今次的拯救行動是黨和政府領導有方,筆者倒想問一下,過去那麼多礦難,有哪次屬於英明的拯救?是否說明以往的救人方法有誤,才不能上演這種奇蹟呢?如果今次救人歸功於黨和政府的英明領導,那往後再發生礦難,繼續由黨和政府的負責人去領導搶救,是否就能重演救人奇蹟呢?因此,這種成功的拯救行動,運氣是主因,絕不應在這個問題上也往領導人臉上貼金。
更重要的是,幸運之神總會眷顧中國的礦工嗎?當然不會!事實上,過去死傷慘重的礦難多不勝數,僅○五年就有四次是死亡百人以上,而成功救出被困礦工的例子,鳳毛麟角,像今次救出逾百人,更絕無僅有。
如果我們珍視礦工的生命,如果黨和政府真的領導有方,就應該吸取教訓,防止這類慘劇一再出現。
近年,中國礦工死亡人數佔全球的七成多,而中國採煤量僅佔全球的三成多,就連印度開採一百萬噸煤的平均死亡率,也比中國好四倍以上。即使中國政府及負責安全生產的官員在拯救方面表現超卓,但在監管煤礦安全、執法能力上,則是世界末流。不正是政府的顢頇無能,導致那麼多礦難,他們才要透過組織搶救行動去展現能力嗎?我們希望,這種拯救行動不必每隔一星期就上演一次!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