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出席美國聯儲局一名高層在香港的演講,他提到兩點坊間比較少提到的論點:第一,聯儲局貨幣政策的目標,不但是價格穩定,同樣重要的是就業率,故甚麼時候加息,不能單看CPI(消費物價指數)。我之前提到,美國失業情況還需一段長時間才可能有持續的改善。
美國難提早加息
第二,金融海嘯時,如果可以,聯儲局認為息口應該是低於零,故現在雖然危機已過,但百廢待興,聯儲局認為應該維持零息。這跟我認為美國「通縮壓力比通脹大」的看法一致,而聯儲局加息的時間表應比坊間想像中遲。
這個星期,我再次到四川綿陽市附近的農村做義工。對比前兩次,看到很多使人欣慰的改變,但重建的背後仍很多需要。兩年前,地震後一個月,我和幾個朋友在沒有甚麼準備下,膽粗粗去到成都,租了一輛小貨車和當地司機,把物資從成都運到附近的農村,每天花五六個小時在車上。那時候百廢待興,絕大部份家庭都趕不及從家裏帶走東西,一些最簡單的物資(如衣服食物等)需求也很大。另外,孩子都留在家裏,不能上學。
去年,我第二次到四川,房子重建有不錯的進展(起碼是臨時房屋而不是臨時帳篷),但大部份學校仍在簡陋的板間房上課,我們在裏面帶領學生做些學習課程,當時天氣寒冷,小朋友沒有足夠的衣服,都在流鼻水,而農村的老師一般都嚴重不足,所以我們很受歡迎。
農村也有「房奴」
重建房子,一般家庭都拿到少於兩萬元人民幣的政府資助,其餘的便要貸款,我的觀察是一般家庭的總貸款額是家庭年收入的十幾二十倍,所以「房奴」不但是一個城市現象,在四川農村也隨處可見。大部份年輕人都出外打工,農村只剩下老人和小童。
剛剛第3次回去,在全國各地資助下,很多有規模的學校已經建成,這也跟政府全國教育政策的改變有關。近年,政府決定把學校集中在一起,於是很多農村學校遭「殺校」,而新學校規模變大。這可能本是好事,但由於新的學校離家更遠,很多學童都需要在校寄宿,平均每個月二百多元人民幣,可能是一個農家收入的一半,這是上次分享我支持「苗圃」的原因(特別是行政經費委員會的運作經費)。
我們到的農村車路還沒有修好,只能走在曾是「堰塞湖」的湖底,現在是小河的河床上。這條村子在地震後傷亡比例高,在物質重建差不多完成的背後,我感覺到村民跟小孩子心靈的重建還是遙遙無期。有心的讀者可以聯絡中國愛心行動去繼續關注當地的需要,我也會捐贈我在內地剛出版書籍的全部版稅。
黃元山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兼任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